天儿再热 这些水果、蔬菜也不能放冰箱!切记切记

内容摘要在炎炎夏日,冰箱几乎成了我们储存食物的 万能保险箱 。新鲜的果蔬买回家,许多人习惯性地将其一股脑儿塞进冰箱,认为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它们 新鲜如初 。图片来源于社交媒体平台然而,这个看似正确的做法,却可能让一些娇贵的果蔬遭受 寒气 的摧残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在炎炎夏日,冰箱几乎成了我们储存食物的 万能保险箱 。

新鲜的果蔬买回家,许多人习惯性地将其一股脑儿塞进冰箱,认为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它们 新鲜如初 。

天儿再热 这些水果、蔬菜也不能放冰箱!切记切记
图片来源于社交媒体平台

然而,这个看似正确的做法,却可能让一些娇贵的果蔬遭受 寒气 的摧残,加速它们衰败变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不适合放入冰箱冷藏的果蔬,解密背后的科学道理,从今天起告别浪费。

不同水果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同。

大多数北方产的水果,如苹果、梨、猕猴桃、葡萄、李子等,都比较适合低温存放;

大多数南方产的水果,如香蕉、芒果等对低温比较敏感,放在冰箱过久可能会出现 冷害 症状,导致光泽度降低、出现黑斑,严重时还会产生异味或有害物质。

有些蔬菜也不适合长时间放冰箱。

长时间存放在冰箱里的青椒会出现变黑、变软、变味等低温伤害现象。西红柿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局部或全部果实会呈水浸状软烂,并出现褐色的圆斑。

01、什么是 冷害 ?

冷害是指一些冷敏性植物在组织冰点以上的低温环境下造成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果实表皮的皱缩、凹陷、木质化、果肉褐变等。

冷害会引起果蔬内部结构破坏、营养成分流失、抗病性和耐贮性下降等,进而导致果蔬变质腐烂。

果蔬的冷害非常复杂,跟品种、产地、储存温度、果蔬成熟度、贮存环境的温湿度、气体成分等等都有关系。

在果蔬的商业储存中,针对不同产地、时间、成熟度的水果都有相应的温度、湿度等处理要求。

一般来说,原产于热带或者亚热带的果蔬对于低温比较敏感,在非冻结温度下的低温环境中更易出现冷害症状,比如,大多数热带果蔬,如香蕉、芒果、荔枝、龙眼等,在低温贮运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冷害。

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有人说热带水果就尽量不要放冰箱冷藏的原因。

有关数据统计,我国销售的果蔬中,低温冷害所造成的损失占到了果蔬总储运量的30%左右,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所以,果蔬采摘后的储存和运输一直是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一项研究中,列出了 18 种在冷藏环境下易发生冷害的果蔬,可以看到香蕉、芒果、菠萝等热带水果在 10℃ 左右即有可能发生冷害,不适合长时间冷藏。

天儿再热 这些水果、蔬菜也不能放冰箱!切记切记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

02、易发生冷害的水果都不能放冰箱吗?

其实,不用过于担心。

果蔬的冷害通常出现在较长时间的低温贮藏环境中,比如常见的果蔬,可能都要超过 7 天甚至几十天才会出现冷害。

冷害主要发生在商业储存过程中。

商业果蔬的贮存时间经常是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日常家庭的贮存时间一般也就一个星期左右,通常不用太担心冷害。

因此,对于日常普通家庭来说,完全不用过于纠结,果蔬买回家后直接放冰箱依然是最好、最符合实际、最方便的选择。

对于易发生冷害的水果,最好随吃随买、每次少买,常温阴凉处避光储存,并尽快吃完。

如果成熟度比较高,担心夏天高温易腐坏,可以短时间冷藏(注意远离温度较低的冰箱内壁),一两天内吃完最佳。

03、 后熟型水果 也不宜放冰箱

很多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买回家的牛油果、猕猴桃还带着青涩,想着放进冰箱 保鲜 ,几天后发现它们不仅没熟,反而更硬了,根本无法食用,最后只能无奈丢弃,实属可惜。

其实,牛油果、猕猴桃、芒果、香蕉、菠萝、百香果等,都属于典型的 后熟型水果 。

这类水果往往在未完全熟透时就被采摘,直接食用口感不佳。如果将它们放置在阴凉处,它们会自行释放乙烯气体,逐步将自己 催熟 ,达到最佳食用状态。

然而,如果我们顺手将未熟透的它们放进冰箱冷藏,低温环境会抑制乙烯的产生和作用,使得水果的成熟进程戛然而止,可能再也无法自然变熟。

轻则,水果的口感风味大打折扣;重则,低温会损害其内部组织,导致果肉变黑、质地僵硬,甚至加速腐烂。一旦误食,还可能引起身体不适,真是得不偿失。

后熟型水果 应该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慢慢催熟;已经熟透的可以放进冷藏室短期 续命 ,尽快吃掉,避免冻伤变质。

此外,建议将产乙烯的果蔬和对乙烯敏感的果蔬分开存放。

天儿再热 这些水果、蔬菜也不能放冰箱!切记切记
图片来源:科普中国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