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半年IPO受理115单 创新性与业绩可持续性成审核重点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2025年上半年北交所IPO受理量为115单,保持常态化受理节奏。其中6月单月受理97单,占比超八成,主要受财报申报窗口期等影响。目前超

联系电话:400-962-3929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2025年上半年北交所IPO受理量为115单,保持常态化受理节奏。其中6月单月受理97单,占比超八成,主要受财报申报窗口期等影响。目前超九成受理企业已进入审核流程,审核重点聚焦企业创新性与业绩可持续性。

目前,北交所上市门槛、审核尺度未发生变化,总体原则是“成熟一家、推动一家”,在上市审核中重点关注企业创新性,并防范拟上市企业财务造假。

● 本报记者 杨梓岩

6月受理量大增

截至目前,今年上半年115家北交所新增受理企业中,95家处于受理状态,13家进入问询阶段,包括森合高科、大亚股份、美德乐、海圣医疗等;另有科莱瑞迪、永励精密、豪德数控等7家公司IPO中止。

今年6月是北交所IPO受理高峰期,当月受理97单,占上半年受理总数的八成以上。业内人士表示,6月为申报窗口期,以2024年12月31日为申报基准日的企业,财务数据有效期为6个月,6月底为最后的申报日期,企业需在6月30日财报有效期前提交材料,否则需补充更新财务数据。因此,6月受理数量增长属常态现象。此外,北交所沉淀项目较多,叠加原有从主板及科创板、创业板撤材料企业上半年转向北交所市场,致使北交所申报受理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也体现了北交所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据了解,目前,北交所上市门槛、审核尺度未发生变化,总体原则是“成熟一家、推动一家”,在上市审核中重点关注企业创新性,并防范拟上市企业财务造假。具体来看,北交所在受理阶段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对申报文件齐备性、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相关主体适格性进行核查;二是设置负面清单。对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关键少数口碑声誉重大负面情形等,将在受理阶段“一票否决”。

关注“创新性”指标

2024年,北交所明确IPO“创新性”指标,对是否符合板块定位严格把关。其中,创新性量化指标包括:研发强度较高,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在3%以上,或者研发投入金额较大,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等。

记者梳理发现,近期IPO申请获受理的企业以及成功过会的企业均注重创新投入和研发。

例如,在今年6月获北交所受理的企业中,奥图股份聚焦汽车冲压自动化行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430.13万元、1769.64万元和1854.86万元,保持较高的研发费用投入。莱恩精工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提高研发强度,始终维持创新态势和竞争优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788.93万元、3847.71万元及3798.2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78%、4.53%及3.28%。巴兰仕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2347.79万元、2844.81万元和3582.70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5%、3.58%和3.39%。

企业创新研发能力、竞争优势等也是北交所问询重点。例如,森合高科在招股书中称公司选矿剂是广谱性矿药剂,核心组分是碳化三聚氰酸钠,凭借其自主设计、研发并定制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率先突破产业化生产规模瓶颈,领先同行业企业。对此,北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公司结合浸出性能、经济性、环境与安全性、工艺条件兼容性等维度,说明较同类环保选矿剂的优势,结合公司在研技术及产品、技术人员构成及背景,以及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比较情况等,说明发行人是否具备持续研发能力。

美德乐在招股书中称,公司主要产品技术指标领先,电池生产自动化输送系统技术水平国际先进,高速智控轮输送系统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北交所则要求公司结合核心技术克服的主要技术难点等,说明相关产品的技术先进性,量化说明“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的客观依据。

重点问询业绩波动

业绩波动、经营持续性等也是北交所对今年上半年受理企业的问询重点。

例如,根据招股书,大亚股份产品可应用于船舶行业、集装箱行业、钢铁行业、汽车及机车行业等,2022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0.1亿元、9.68亿元、11.9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688.82万元、1.1亿元、1.5亿元。

对于大亚股份收入波动的真实合理性,北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收入与利润变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收入变动趋势与可比公司同类业务变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等问题。

海圣医疗披露,公司去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当期营收3.04亿元、扣非净利润6803.62万元,同比分别下降0.7%和9.41%。而2023年,公司营收、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06亿元、7510.5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25%和16.45%。对此,北交所要求该公司说明业绩波动原因,并结合在手订单等情况,说明期后业绩是否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康华股份根据我国体外诊断行业2018年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4.43%推算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1356亿元。该数据同时显示行业增速在2020年至2023年逐年下滑,其中2023年增速为负。对此,北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康华股份结合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行业、医学检验行业、体检类服务行业的市场空间、行业政策、竞争格局、终端客户需求变动、同行业公司业绩波动情况、各期在手订单金额及执行进度等,论证公司常规业务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