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智愿者”亮相中关村论坛 人形机器人何时走进百姓家?

内容摘要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电 题:百余名“智愿者”亮相中关村论坛 人形机器人何时走进百姓家?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徐婧走进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入眼就是两位人气爆棚的迎宾机器人“妮娅”。它们站在前台,或微笑招手,或比手势点赞,忙着与中外嘉宾交流互

联系电话:400-962-3929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电 题:百余名“智愿者”亮相中关村论坛 人形机器人何时走进百姓家?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徐婧

  走进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入眼就是两位人气爆棚的迎宾机器人“妮娅”。它们站在前台,或微笑招手,或比手势点赞,忙着与中外嘉宾交流互动。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像“妮娅”这样持证“上岗”的“智愿者”随处可见。百余台机器人穿梭在会场的各个角落,遍布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各类场景。它们个个“身怀绝技”,有专职做咖啡的,有负责现场引导的,有作画写对联的,也有中医问诊的……

图为数字孪生书法机器人“俞文峰”。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摄

  在论坛现场,一款逼真的数字孪生书法机器人“俞文峰”引来人们围观。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机器人通过计算学习笔的轨迹、力的轻重等,大约两个小时就能学会一种新字体。

  当前,人工智能正为机器人注入“灵魂”,各式各样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争相涌现,成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赛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表示,通过不断强化原创性基础研究、倡导耐心资本投入、发挥软硬结合的供应链与产业链优势,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生态将呈现蓬勃发展的向好态势。

  有观点认为,随着“具身智能”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之一,已进入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期。

  此次论坛集结了国内多款明星人形机器人,“夸父”就是其中之一。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冷晓琨受访时指出,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加持下,展厅导览讲解对于“夸父”机器人而言,已经驾轻就熟。后续计划让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尤其是在汽车制造等领域承担机械臂难以胜任的工作。

图为“夸父”机器人。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摄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真正融入家庭生活更能彰显其独特价值。”冷晓琨说。

  然而,业内普遍认为,作为机器人形态里技术最复杂的分支,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数量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占比可能只有10%左右。”王田苗从学界角度分析说,具身智能的作用在于替人类完成危险、单调、重复的工作,或是代替人类“延伸”至身体无法到达的地方,比如窄小空间、遥远太空。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大家庭的一员,未来有望率先应用于特殊工业场景,相关功能得到验证后才有望服务家庭。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具身智能的技术形态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其软件“大脑”相对容易统一,但载体却是多形态的,比如人形、轮式、飞行形态等,而一项新技术能否成功进入产业应用需考虑稳定性、操作效能、安全性以及成本等多方因素,探讨人形机器人的家庭化应用还需综合看待。

  “实现人形机器人走进寻常百姓家,或许还需经历一段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旅程。”冷晓琨说,相信在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像如今的汽车和手机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