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8月4日

内容摘要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14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二手车周度快报(2025年8月4日-2025年8月10日)。2025年8月4日-10日,二手车市场呈现逐步回暖特征。日均交易量达6.53 万辆,环比上周增长2.1%,同比7 月同期提升1.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14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二手车周度快报(2025年8月4日-2025年8月10日)。2025年8月4日-10日,二手车市场呈现逐步回暖特征。日均交易量达6.53 万辆,环比上周增长2.1%,同比7 月同期提升1.4%,不仅创下6 月份以来的日均交易量峰值,更标志着市场进入企稳回升通道。

注:交易量按5个工作日计算

从市场经营端反馈来看,32.6%的车商反映线下客流环比改善,超35% 的经营主体实现成交量周度增长。与此同时,车商补库积极性显著提升,备货 “金九” 旺季的态势已然显现。

价格维度上,60%的企业维持终端价格稳定,19% 的企业出现终端售价小幅上行,多重市场信号共同印证行业正步入复苏周期。

政策层面,各地车市刺激政策推进节奏稳健。2025年7 月下旬,第三批补贴资金已完成地方拨付,部分区域以旧换新政策重启,且补贴形式呈现多元化创新,政策红利释放有望进一步提振8 月二手车市场增速。

细分领域中,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发展势头向好,有效降低了普通消费者的购车与用车成本。数据显示,2025年1-6 月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达68.65 万辆,同比增长35%,占二手乘用车交易总量的9.07%。

随着 “金九” 消费旺季的临近,叠加新能源二手车等细分领域的持续发力,以及置换更新政策的深度落地,二手车市场有望摆脱此前的调整周期,进入量质齐升的新发展阶段。

本周,二手车市场整体展现出回暖复苏的态势。就各区域的交易状况而言,华北、华东以及中南这三个区域的二手车交易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东北和西南区域本周则出现了交易量下滑的情况;西北地区本周市场表现平稳,交易量未出现明显起伏。

具体来看,华东地区二手车日均交易量为2.31万辆,环比增长2.85%。从主要城市表现来看,厦门、济南、杭州、上海、临沂等多地二手车市场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厦门和杭州市场的增长尤为显著,增幅均超过了20%;济南市场本周环比增长了12%;上海市场本周环比增长7.3%;临沂、济宁市场较上周均呈现小幅增长趋势。相比之下,本周温州、金华、南昌等地的二手车市场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降幅均超过了10%。

华北地区二手车的日均交易量为0.26万辆,环比增长3.02%。本周,北京、天津、石家庄以及赤峰等地的二手车市场交易量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场的增长尤为突出,环比增速超过了20%;北京市场交易量增长了5%;石家庄和赤峰市场与上周相比,分别增长了4.5%和6.9%。不过,太原市场本周的交易量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降幅接近20%。

东北地区二手车日均交易量为0.23万辆,环比下降4.59%。本周,大连市场的二手车交易量环比减少了10%;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多个城市也均出现了小幅下滑,降幅普遍在2%到5%的范围内;不过,锦州和鸡西市场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本周的交易量涨幅均超过了15%。

西南地区二手车日均交易量为1.23万辆,环比下降2.5%。本周,成都、昆明、拉萨等多地的二手车市场交易量均呈现出小幅下滑的态势。具体来看,昆明市场的交易量下降尤为显著,降幅超过了15%;成都和拉萨市场本周的交易量也有较为明显的下滑,降幅均超过了10%。贵阳市场本周实现了显著增长,涨幅高达20%;重庆市场本周的交易量也增长了7.6%。

中南地区二手车日均交易量为2.38万辆,环比增长4.43%。本周,广州、南宁、武汉、长沙等地的二手车市场均展现出回暖迹象,交易量持续攀升。其中,武汉市场的表现尤为抢眼,交易量环比增长超过两成,达到20%以上;广州市场的二手车交易量也实现了11.7%的稳健增长;长沙和南宁市场交易量较上周分别提升了7.4%和5.4%。不过,本周焦作市场的交易量却出现了显著下滑,降幅高达20%;此外,东莞、平顶山等地的二手车交易量也呈现出小幅下降的趋势。

西北地区二手车日均交易量为0.11万辆,较上周保持持平。本周,吴忠、榆林等地的二手车市场呈现出显著的活跃态势,交易量环比增幅均超过20%;而西安市场本周的交易量则有所下滑,环比下降了7%;巴州市场也略有下降,降幅为4%;相比之下,兰州和西宁的市场走势则相对平稳,未出现明显的波动。

(责任编辑:郭健东 )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