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的症状
幼苗期发病时,子叶正面会出现不规则褪绿黄褐色斑点,直径约0.2-0.5厘米,潮湿环境下病斑背面还会滋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会变黄干枯。而成株发病则多从温室前沿开始,中下部叶片反面先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随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并变为黄褐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病斑背面会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干枯。
黄瓜霜霉病的发病与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湿度则需达到85%以上,特别是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因此,控制温湿度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关键。
黄瓜霜霉病最佳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洁菜园,对病区进行灭菌处理,减少病原残留。
种子处理,采用温水浸种和药剂拌种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种子抗病性。
培育壮苗,选好苗床并进行消毒处理,培育无病壮苗。
提高耕作水平,实行轮作和套种技术,避开发病高峰期。
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种植密度,及时整枝吊蔓,清除老叶病叶。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巧施追肥,适时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病性。
2、生物防治
利用芽孢杆菌Z-X-3、Z-X-10等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Harpin蛋白制剂提高黄瓜抗病性的特性,进行生物防治。
3、生态防治
变温管理,通过调节棚内温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
高温闷棚,利用霜霉病病原菌对高温敏感的特性,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湿度调节,通过开棚通风和完善排水设施,降低棚内湿度,防止病菌滋生。
4、化学防治
适宜的防治时间和次数,根据病情发展及时施药,控制病害蔓延。
科学用药,选择对口药剂,合理轮换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对口杀菌剂的选择,如80%大生可湿性粉剂、58%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以及植物源药剂的提取液,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实施上述综合防治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还能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市场供应的稳定。
关于黄瓜霜霉病最佳防治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