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地与整地
芍药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但也稍耐半阴。它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为佳,忌黏土和盐碱地。选地时,应避开低洼易涝、风口或强日照直射的区域。整地时,需深翻土地30-40厘米,结合翻地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50-60公斤,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肥力。同时,要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并做好畦面,一般畦宽1-1.2米,畦高15-20厘米,以便于排水和管理。
二、繁殖方法
芍药的繁殖主要有分株繁殖和播种繁殖两种方式。
(一)分株繁殖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在9-10月进行。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3-5年生植株,将根部挖出,轻轻抖去泥土,用刀将根部切成若干小丛,每丛保留3-5个芽和足够的根系。然后将分好的植株按株距30-40厘米、行距50-60厘米的规格定植于畦面,覆土压实,浇透水。分株繁殖的芍药当年即可开花,且植株生长整齐,成活率高。
(二)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多用于培育新品种或大量繁殖苗木。播种一般在8-9月进行,种子需随采随播。播种前,先将种子用 50℃左右的温水浸泡24小时,以打破种子的休眠期。然后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 5-10厘米的规格开沟播种,覆土厚度约2厘米,播后浇水并覆盖一层稻草保湿。播种繁殖的芍药需培育3-4年才能开花,但繁殖系数高,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三、田间管理
(一)浇水与排水
芍药耐旱怕涝,生长期间一般不需要频繁浇水,但要保持土壤适度湿润。在干旱季节,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以满足植株生长需求;雨季则要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二)施肥
芍药喜肥,充足的肥料是其生长良好和开花繁茂的关键。除基肥外,在生长期间还需进行追肥。一般每年追肥3-4次,第一次在春季萌芽后,每亩施入稀薄的人粪尿1000-1500公斤,以促进幼苗生长;第二次在花蕾期,每亩施入复合肥20-30公斤,促使花蕾发育饱满;第三次在花后,每亩施入有机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以补充植株开花所消耗的养分,促进根系生长;最后一次在入冬前,结合培土施入腐熟的厩肥2000-3000公斤,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和来年的生长势。
(三)修剪整形
芍药生长旺盛,枝叶繁茂,适时的修剪整形有助于植株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能促进花芽分化。在生长季节,要及时摘除侧蕾和侧芽,使养分集中供应主蕾,提高花朵质量和观赏价值;花后应及时剪去残花和花梗,避免结实消耗过多养分;秋末,将地上部分枯萎的茎叶剪除,清理干净园地,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场所。
四、病虫害防治
芍药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炭疽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蛴螬等。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对于病害,可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密植、加强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体等,同时结合药剂防治,如在发病初期喷施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 1500 倍液防治灰霉病,喷施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防治炭疽病等。对于虫害,可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设置黄板诱杀蚜虫,或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如喷施 40%氧化乐果乳油 1000 - 1500 倍液防治蚜虫,喷施 1.8%阿维菌素乳油 3000 - 4000 倍液防治红蜘蛛等。
五、采收与贮藏
芍药的采收时间因用途而异。若用于切花生产,应在花朵含苞待放时采摘,采摘时要保留足够的叶片和茎秆,以利于植株恢复生长;若用于观赏,可让花朵自然开放,待花瓣凋谢后再进行修剪。芍药的根部也可入药,一般在秋季采收,采收后将根部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干或烘干即可。贮藏时,将干燥的芍药根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虫,以备后用。
总之,芍药的栽培需要综合考虑选地、繁殖、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因素,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栽培管理,才能使芍药生长健壮、开花繁茂,达到预期的观赏和生产效果。
关于芍药种植技术和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