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也能有触觉!复旦AI“电子皮肤”首次公开亮相

内容摘要快科技7月28日消息,日前,复旦大学宣布,由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低成本 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首次公开亮相。复旦大学表示,随着视触觉技术的出现,正在让机器人拥有触觉成为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快科技7月28日消息,日前,复旦大学宣布,由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低成本 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首次公开亮相。

复旦大学表示,随着视触觉技术的出现,正在让机器人拥有触觉成为可能,解决操作精度上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

据了解,国内的具身机器人研发,已有较完善的视觉通道,但在具身智能的触觉技术仍较为欠缺。

以往以压力信号为指标的传感技术是单一的感官通道,而下一代具身机器人要突破操作能力瓶颈,必须具备类似人体皮肤的多维触觉感知能力。

机器人也能有触觉!复旦AI“电子皮肤”首次公开亮相

多维力解耦是经典的力学问题,更是具身智能行业的难点。

力触觉是机器和环境交互里最重要的一个感官通道,而具身机器人在感官层次上,目前还缺乏非视觉的力触觉通道。

面对复杂的环境交互,对矢量进行分解运算,则是一个有挑战的技术性问题。

为破解这一问题,团队在传感层内置的微小摄像仪起到关键作用。

表面接触到力后,传感层的粒子会发生位移,进而被摄像头捕捉到受力形变的信息,再借助AI算力,能将复杂的触觉信号转化为高维视觉数据,并把这些视觉信号精准翻译为力的分布信息,实现力的多维精确解耦。

该传感器灵敏度极高,达到每平方厘米4万个感知点,具备超高的空间分辨率。

据介绍,人类指尖皮肤的最小感知阈值大概在0.1牛到0.2牛之间。

相比之下,复旦大学团队研发的 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 的感知灵敏极限已达到人体的10倍。

由此,该技术在精密加工、电子装配、高精度分拣等行业具备应用潜能。

根据演示,复旦大学研发的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可以拿起豆腐、夹薯片、抓果冻。

机器人也能有触觉!复旦AI“电子皮肤”首次公开亮相

机器人也能有触觉!复旦AI“电子皮肤”首次公开亮相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