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对谈罗永浩:拒绝用AI的人,裁掉他!

内容摘要文|《BUG》栏目 罗宁今日,罗永浩与周鸿祎这两位科技圈的 “老熟人” 再度同框,近四小时高密度输出引发热议。谈话中,周鸿祎直言早年因 “谁都敢怼” 被贴上 “平头哥” 标签,与三大互联网巨头长期处于紧张竞争状态,对方 “能掐就掐” 的打压

文|《BUG》栏目 罗宁

今日,罗永浩与周鸿祎这两位科技圈的 “老熟人” 再度同框,近四小时高密度输出引发热议。

谈话中,周鸿祎直言早年因 “谁都敢怼” 被贴上 “平头哥” 标签,与三大互联网巨头长期处于紧张竞争状态,对方 “能掐就掐” 的打压让企业发展屡屡受阻。直到近年转变策略 “广交朋友”,才逐渐为公司争取到和平发展的空间。

他还指出,虽然目前没有因为运用AI而大规模裁员,“但我要求用AI之后,如果再不用AI,拒绝用AI的人,那我就有理由裁掉他了”“大家不用去争论说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会被淘汰,我觉得这个焦虑没有用,应该想想怎么用AI提升你的能力”。

谈做“网红”:一定会有人看不顺眼

谈及自己近两年为何要做个人IP,以及为何要成为网红。周鸿祎回应称,抖音在全中国流行之后,中国至少有8亿人,包括我们的父母、很多同学和朋友每天都在刷抖音。而且这玩意儿很有魔力,看一次就上瘾,然后大脑就被格式化了。很多人除了短视频,别的什么都看不进去,所以这对企业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平台。

他还提到,前段时间有个中国前首富被人网暴了,我知道他也挺委屈的。但反过来说,时代变了,网民对他不了解,当然会有很多误解,他不出来发声,没有自己的粉丝,那么就只能是你的对手发出声音。

周鸿祎表示,别人最早对我有误解,以为我不务正业。如果我不做产品,直接做网红,那就太虚了,那做了那么大一个公司,怎么会还有人觉得不务正业呢?因为那时候我在做AI的产品,AI的产品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出来的。所以我跟别人不一样的,是我先去积累流量,积累影响力。这样为我的产品推出做准备。否则我产品推出的时候,如果我没有粉丝,没有流量,那我还要经历一个这个冷启动就太弱了。所以我觉得好处是非常大的。

他还提到,坏处应该来讲是有所得必有所失。因为一直在做AI的科普,最开始有人觉得我不务正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那你可能能赶上这点流量,它是会有反噬作用的。你流量越大,知道的人越多,就一定会有人看你不顺眼,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谈企业转型:更愿意做配角

周鸿祎谈道,虽然我跟其他巨头都交过手,大家都觉得我像平头哥一样,谁都敢怼。但是大家不知道这三大巨头,说白了在过去的相当长时间里对我是能掐就掐的,这些年才缓和一些。我做了很多努力,还是要给公司争取一个和平发展,否则的话,巨头都拦你,你公司发展肯定会碰到很多问题。

他还提到,3Q大战之后有点盲目自大,盲目扩张战线,进入到很多自己并不一定擅长的领域,分散了注意力。360现在需要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上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再稳步把它做起来。否则脱离实践,去讲我现在就是主流,就是排头兵,实际上今天距离今日头条确实差得很远,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何必要去说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那种空洞的大话。

他表示,像我要做账号,就要接受人家平台的游戏规则。现在我觉得跟巨头,至少大家不再是一种完全敌对的关系了。还有一些合作。比如我做视频号,也给马化腾发信息说,相当于是给他做内容,贡献了视频号,他也欢迎我入驻。

周鸿祎还谈道,360愿意做配角,“有一段平台公司啥都想干,当时说无序扩张,所以我就觉得大家在中国要想让公司发展,要符合国家战略。”他解释道:“国家的一个核心战略是做产业数字化,我们国家要避免走西方国家那种产业空心化的那种道路,要发展传统行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工业。这是国家更看重的,你不能都都在都在互联网送外卖,那你要给这些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谈企业管理:有理由裁掉拒绝使用AI的员工

谈及AI在工作中的结合,周鸿祎表示,现在在给员工建立一种认知,用了效果不好也要咬着牙坚持用。

他提到,360内部正在举办AI大赛,虽然目前没有因为运用AI而大规模裁员,如果员工在被要求使用AI后仍然拒绝使用,那么公司就有理由考虑裁员。“我要求用AI之后,如果再不用AI,拒绝用AI的人,那我就有理由裁掉他了”。

他指出,这并不是要淘汰员工,而是AI时代的趋势。

同时,周鸿祎强调,“大家不用去争论说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会被淘汰,我觉得这个焦虑没有用,应该想想怎么用AI提升你的能力”。

谈行业竞争:重金挖人是战术

在科技行业摸爬多年,两人都经历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谈及当下“企业天价挖AI人才”的行为,周鸿祎认为,这种挖人的行为是一种战术型挖人,不是战略性挖人。

他解释到,因为做transformer(神经网络)很多东西是公开的。只要肯读论文,算法都是公开的,甚至还有很多开源的东西做参考。

周鸿祎进一步指出:“但是如果有野心想做一个万亿参数的模型,需要搭一个十万卡或者几万卡的训练集群,这其中就有很多工程化的问题,没干过的人一定会有很多坑要趟,干过的人就能够少走很多弯路。所以大家有时候挖这些人就是为了买经验,买这些关键节点的know how(技术诀窍)。”

谈公司战略:All in AI具象化为All in智能体

对于AI智能体,周鸿祎十分认真地谈道,现在360的战略由原本的All in AI具象化为All in智能体。

他表示,360提出了三个目标。首先,员工要成为超级个体,要会用智能体、会管理智能体。员工要思考能不能通过智能体提高自己的效率。“我就说哪怕你上班摸鱼我也能容忍,早点下班照顾家里也可以,但是活不能误了,就只能看能不能通过智能体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团队各个部门,例如HR、财务、法务等支撑部门,要变成超级组织,要思考能不能用智能体取代复杂的业务流程。

而公司的目标,就是要打造超级产品。他解释到,因为现在浏览器是一个生产力工具,虽然在手机上浏览器的功能基本被APP分解了,但是在电脑端,浏览器还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主要入口。

谈AI伦理:用模型来对付模型,才能捍卫利益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伦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谈及这个话题,周鸿祎的态度十分明确:今天我们要解决人工智能的一个安全问题,将来要解决它最大的一个广义的长期的安全问题。我们其实以模制模,就用模型来对付模型,就要我们在训练一些专门的模型,誓要捍卫人类的利益。

他分析,人类的文明社会伦理有没有为这个做好准备,当一部分人,比如说像山姆·奥特曼投资的一个公司,好像是做做链上资产的,他想给每个人发平均工资,但是你看美国铁锈带那些工人,就算可以领到失业救济金,他没有工作就没有了尊严之后,他的心态会失衡,如果这样社会会不会出问题?就像那个老那个乌托邦试验,就把一帮老鼠关在一个吃喝不愁的地方,反倒出问题。

他认为:所以人类可能现在需要不是我们这些理工男岗位,需要有一帮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甚至从人文的角度要去思考。人工智能充分的提高了生产力之后,人类都变成了剥削机器的剩余价值的时候,机器人都干活的时候,人类到底有没有为这种未来产生新的就业岗位。

谈未来:算力的尽头是能源问题

谈及对AI的未来是什么看法,周鸿祎表示,偏乐观。但他指出,自己是悲观主义者,AI确实在生产力上能极大改变人类目前的困境,但人类现在面临的最大也最致命的问题是能源问题,算力的背后尽头就是能源。

他谈到,如果地球上的碳基能源用完之后,人类的文明就基本前进不了了。“人类只有实现核聚变才能实现能源自由,但是实现核聚变可能靠人类的智力不够,那就要AI帮助人类。所以‘AI for 科学’现在中国比较冷门,但我觉得这才是皇冠上的明珠。”

周鸿祎认为,AI被发明出来,第一要务肯定不是统治人类,它的价值就是帮人类解决科技的突破。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