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稀罕物”如今成百姓餐桌“日常款” 双节市场特色农产品“量质齐升”

内容摘要  央视网消息: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居民陆续开始囤货过节。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坚果、牛油果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量质齐升”。曾经藏在深山、依赖进口的“稀罕物”,如今已成为市民“菜篮子”里的“日常款”。清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飘出食物的香气。丽江

  央视网消息: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居民陆续开始囤货过节。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坚果、牛油果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量质齐升”。曾经藏在深山、依赖进口的“稀罕物”,如今已成为市民“菜篮子”里的“日常款”。

  清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飘出食物的香气。丽江特色的鸡豆粉、黑灰色的凉粉爽滑开胃。西双版纳的手指玉米在蒸笼上冒着热气。云南各地州的特色美食与时令尖货铺满各个商户。

  云南本地生产的牛油果堆成翠绿小山,曾经藏在深山、依赖进口的“稀罕物”,如今成了市民餐桌的“日常款”。

  除了牛油果、云南本土坚果也是消费者的“宠儿”。临沧、普洱的夏威夷果品质新鲜、个大饱满,很受消费者喜欢。

  如今,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正实现“量质齐升”。品类丰富的同时,品质也持续对标消费者的高要求,让“云南味道”从市场摊位走向了更多家庭的餐桌。

  湖南益阳:3万多亩大闸蟹进入捕捞季

  秋风起,蟹脚痒。眼下,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的大闸蟹进入捕捞季。

  在大通湖区大闸蟹养殖基地,随着一个个地笼起水,泛着光泽的大闸蟹紧扣渔网,蟹钳不时开合。据养殖户介绍,2025年的大闸蟹个头均匀、体态饱满,单只重量普遍达到3至4两。

  近年来,大通湖区坚持“水草+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模式,全年动态监测水质,确保大闸蟹以天然螺蚌、水草为食,产出的大闸蟹肉质更紧实,蟹黄、蟹膏更饱满。2025年,大通湖区大闸蟹养殖面积达3.2万亩,预计总产量突破3500吨,同比增长20%。 【编辑:付子豪】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