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姜雪颖 北京报道9月18日,海报新闻记者前往位于北京华熙国际中心的华熙生物公司,进行了实地探访。在办公区域内,有部分员工正在工位工作,现场十分安静。其工作人员称,尚不了解裁员情况。“去年就陆续开始裁员了,只不过今年的裁员力度更大一些,今年所有的部门都有裁员指标。”华熙生物天津公司的前员工刘莉(化名)告诉海报新闻记者,她在华熙生物天津公司工作了四五年时间,于今年6月份被裁员,并拿到赔偿“n”。“我这边的业务是划到北京了,其他的部门是有指标,也就是说一定要优化多少人。”据刘莉了解,除了华熙生物天津公司,北京公司也在进行一定程度的裁员。“北京公司应该裁得更多,很多部门在大力裁员,业务部门被裁掉大半。”据南都湾财社日前报道,一名华熙生物的离职员工表示,目前裁员可谈赔偿,基本上是“n+1”。“之前肌活和米蓓尔的团队都是100多人,现在只剩下10多个人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华熙生物首次被传出裁员。记者经梳理对比其2024年年报和2023年年报发现,一年间,其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缩减了200余人。而同样出现缩减的,还有其公司业绩。华熙生物2024年年报华熙生物2024年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下降78.13%。其中,华熙生物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实现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降31.62%,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7.92%。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为何同比大幅降低?华熙生物称,该业务收入较上年降低 31.62%,主要系公司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受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周期波动和战略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逐步解决多项关键运营管理问题,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管理变革和战略升级虽然带来了短期的业绩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这些举措将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华熙生物表示,报告期的经营结果是公司长期持续增长后战略性的主动调整,是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是结构性的、暂时性和阶段性的。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于近期公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其业绩仍在下滑。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下降45.00%。华熙生物称,其营业收入变动主要系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所致。上述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实则为华熙生物原来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自2023年以来,华熙生物对消费品相关业务开展变革,目前已将“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线”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在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方面,华熙生物旗下拥有润百颜、夸迪、肌活、米蓓尔等品牌,涵盖次抛精华、膏霜水乳、面膜、手膜、眼膜、喷雾、头皮护理等。记者注意到,早在2022年,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实现收入46.07亿元,同比增长38.80%,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2.45%,毛利率为78.37%。但到了2023年,其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出现下滑,当年实现收入37.57亿元,同比下降18.45%。今年上半年,其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收入持续下滑。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33.97%,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0.36%。公开信息显示,华熙生物成立于2000年,为生物科技与生物制造企业。该公司率先实现抗衰核心物质透明质酸的生物制造,并以此优势为基础打开了对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华熙生物致力于将生命科学成果转化为应用于衰老干预、组织再生等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目前已构建起了一个从原料到终端产品,涵盖医药、医美、营养科学和皮肤科学的整合解决方案,推出了润百颜、夸迪、米蓓尔、肌活、华熙当康等品牌。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