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 Polestar 极星汽车上半年在华销量 69 辆,或将于今年底退出中国市场

内容摘要IT之家 8 月 2 日消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目前极星汽车中国区业务正经历战略调整,合资公司极星科技已终止运营,多位管理层离职,销售系统关闭,业务几近停滞。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在华仅售出 69 辆车,该公司或将于今年底退出中国市场。IT之家

联系电话:400-962-3929

IT之家 8 月 2 日消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目前极星汽车中国区业务正经历战略调整,合资公司极星科技已终止运营,多位管理层离职,销售系统关闭,业务几近停滞。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在华仅售出 69 辆车,该公司或将于今年底退出中国市场。

IT之家参考相应报道获悉,有匿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极星汽车中国区业务正处于战略调整中。其中,极星汽车与星际魅族成立的合资公司极星时代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极星科技”)已经于今年 4 月宣布终止运营。当前极星中国的组织架构也面临一系列调整,包括极星中国区总经理吴慧静在内的多位管理层人员均已离职。

▲ Polestar 2

在汽车销量方面,今年上半年极星在华累计销售 69 辆:1 月售出 56 辆,2 月和 6 月分别售出 6 辆,3 月售出 1 辆,4 月和 5 月均未有新车售出。相比之下,极星汽车在全球市场表现可圈可点,上半年累计售出 3.03 万辆新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51%。特别是在第二季度,销量达到了 1.8 万辆,同比增长 38%。

种种迹象表明,极星汽车正在逐步淡出中国车市。知情人士透露,极星汽车或将于今年底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极星科技成立于 2023 年 6 月,由极星汽车和吉利旗下的星纪魅族联合成立,主要任务是强化极星汽车在中国的本土化运营能力。极星汽车成立于 2017 年,最初由欧洲团队负责研发和设计、中国负责生产,沃尔沃汽车是大股东,并在 2020 年设立在华独资子公司极星中国。

去年 2 月,股东方沃尔沃汽车宣布将极星汽车的持股比例减持至 18%,并表明后续将不再提供资金支持。沃尔沃减持后,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吉利瑞典控股成为极星汽车的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6 月,吉利控股集团的重要投资人 PSD Investment Limited 向极星注资 2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14.41 亿元人民币),而该公司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实际控制。根据最新达成的证券购买协议,极星将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已上市公司股份(PIPE)方式,向 PSD Investment 出售新发行的 1.9 亿份 A 类美国存托股票(ADS),总交易金额为 2 亿美元,每股定价 1.05 美元。

此次交易将使 PSD Investment 在极星的持股比例提升至 44%,李书福通过 PSD Investment 及吉利瑞典子公司,合计持有极星 66% 的股份,而沃尔沃汽车在极星的持股比例则从 18% 降至 16%。此次 2 亿美元注资虽为极星带来了“救命”现金流,但对于极星汽车来说已是杯水车薪。

截至 2024 年底,极星汽车资产合计 40.54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292.02 亿元人民币),负债合计 73.83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531.82 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负 33.29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239.8 亿元人民币),处于资不抵债状态。2020 年至 2024 年,极星汽车累计亏损超 51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367.37 亿元人民币),其中 2024 年单年净亏损达 2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144.07 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管理团队也一直未能稳定,8 年以来已历经 7 位中国区掌舵人。近半年来,极星汽车全球管理团队更是几乎全员“大换血”,CEO、CFO 再到 COO,全球高管团队全面换防。

极星汽车最新发展战略显示,其计划在 2025 年至 2027 年间实现年均零售销量增长 30% 至 35%,并力争在 2025 年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自 2022 年上市以来,极星汽车的股价已下跌 90%,2024 年还因股价跌破 1 美元大关而收到了纳斯达克的“缺乏合规通知”。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极星汽车若想在 2025 年实现盈利,将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