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8省份明确延长婚假 专家:婚假有助提高结婚率,此外还应继续降低婚育成本

内容摘要从去年以来,延长婚假就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7月,浙江、山东、湖北陆续宣布延长婚假,四川拟延长婚假至20天。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有28个省份明确延长婚假政策,广东、湖南和广西3个省份暂时还没有出台延长婚假的政策。专家认为

联系电话:400-962-3929

从去年以来,延长婚假就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7月,浙江、山东、湖北陆续宣布延长婚假,四川拟延长婚假至20天。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有28个省份明确延长婚假政策,广东、湖南和广西3个省份暂时还没有出台延长婚假的政策。

专家认为,婚假延长符合目前人口大范围流动的现实情况,有助于提高年轻人结婚意愿,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想要进一步提高年轻人结婚生育意愿,还应该在年轻人住房、就业以及降低婚育成本方面进一步提供支持。 

▲创意配图 据图虫创意

28个省份明确延长婚假

山西、甘肃30天婚假“领跑”全国

今年7月14日,湖北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更加务实有效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到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职工,在享受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延长婚假至15天。

6月发布的《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拟将5天婚假延长至20天,自愿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再增加5天婚假。

今年1月和去年10月,山东和浙江也各自出台了婚假延长政策。

目前,已有28个省份出台延长婚假政策。目前婚假最长的省份为山西和甘肃,均为30天;河南、黑龙江规定,参加婚检分别额外增加7天、10天,最长婚假分别可达到28天、25天;新疆婚假为23天。其他省份中,婚假大多为18天、15天、13天或10天。

广东、广西和湖南3个省份未出台延长婚假政策。记者在3省份政府网站留言板上,都看到一些希望延长婚假的留言建议。其中,湖南省人社厅7月份回复一份建议时提到,会积极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呼吁尽快启动《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争取早日推动婚假延长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湖南省人社厅就延长婚假问题的回复

延长婚假之外

还有哪些方式提高结婚意愿?

民政部7月30日公布的《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610.6万对,较2023年减少157.4万对。但2025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9万对。

各地陆续延长的婚假,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年轻人结婚意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姜全保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婚假延长有其积极作用。目前人口流动大,以前仅有3天法定婚假较为仓促,延长婚假能方便年轻人旅游度假,刺激消费,改善年轻人的福利,提高其生育意愿,也是创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措施。

人口研究学者何亚福认为,中国地域广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地交流的增多,跨市和跨省婚姻也会相应增多,仅仅3天的婚假对于跨市和跨省婚姻来说是不够的。何亚福认为婚假应该至少达到7天,各省份根据本省份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婚假的天数。

何亚福还提到,延长婚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结婚率,但要显著提高婚育意愿,还需要降低结婚成本和生育成本的政策。

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这一政策的出台引发热议。

▲创意配图 据图虫创意

姜全保认为4个方面,包括育儿补贴、孕妇弹性工作时间、普惠托育服务、生育文化宣传等。在此之外,还应该关注更深层次的原因,出台各种举措,去解决年轻人就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另外,高校也应该开设一些婚恋课程,工会和妇联等组织给年轻人创造更多交友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凡此前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也曾提到,不能把眼光集中在生不生孩子上,更重要的是提升大家的幸福感。比如现在家庭生育和养育孩子成本高、孩子没人带,女性面临家庭工作矛盾等。

“国家提供生育补贴降低家庭育儿负担,提供普惠托育服务解决孩子没人带的问题,能使家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提升。不管他的生育意愿改不改变,能让人们活得更幸福一点,是更重要的一种意义。”杨凡说,“大家过得更幸福以后,自然而然就会有生育意愿,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红星新闻记者 刘亚洲

编辑 郭庄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