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油菜产量关键基因发现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其年产油量占国产油料作物总产油量的50%以上,油菜产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国家粮油安全。记者7月28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油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次揭示了分子伴侣基因B

联系电话:400-962-3929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其年产油量占国产油料作物总产油量的50%以上,油菜产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国家粮油安全。记者7月28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油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次揭示了分子伴侣基因BnaC01.CCT8调控油菜产量的分子机制,并发掘出优异等位基因,为油菜高产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

    “角果长度和种子重量是决定油菜产量的核心农艺性状,但长期以来,调控这两个性状的关键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顿小玲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研究人员通过化学诱变技术获得了角果变短、种子变轻的突变体,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历经5年系统研究,成功锁定了调控油菜产量的关键基因BnaC01.CCT8。

    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油菜中进行的功能验证显示,当BnaC01.CCT8发生突变时,角果长度和种子重量显著降低,而过量表达该基因则能显著促进角果和种子发育。“这就像给油菜安装了增产‘开关’。”顿小玲说。

    田间试验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该基因的增产潜力。在湖北汉川的试验基地,BnaC01.CCT8过表达的油菜新品系表现出显著增产效果:角果长度较野生型平均增加11.6%,千粒重提高24.6%,单株产量提升25.3%。

    目前,该团队基于BnaC01.CCT8优异等位基因,开发了相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并与杂交育种、基因组选择等技术结合,培育出多个高产油菜新品系。这些品系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的多点试验中表现稳定,预计将为我国油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