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情绪中可能会影响人的寿命。7月25日发表于《公共卫生前沿》的一项研究表明,亲人去世后经历长期强烈悲伤的人,在未来10年内的死亡风险可能比那些能够较快走出哀痛的人要高。
已有大量研究将丧亲之痛与一系列不良健康结局联系起来,例如高血压等。但瑞士苏黎世大学的Andreas Maercker指出,大多数研究只追踪了亲人离开后几年内的情况。
如今,丹麦奥胡斯大学的Mette Kj?覸rgaard Nielsen及团队探索了悲伤与10年后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团队利用丹麦国家登记系统获取了正在接受晚期疾病治疗的患者的信息,并招募了这些患者的1700多位亲友完成了一系列调查。这些亲友的平均年龄为62岁,包括患者的父母或伴侣等亲密家庭成员。他们在亲人去世前,以及去世后6个月和3年,分别填写了问卷,内容包括是否试图避免想起与亲人生病或死亡相关的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有670人在亲人去世后表现出低水平的持续性悲伤,例如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认知感到轻微困惑;而107人则呈现高强度的持续性悲伤,例如长期被强烈情绪所压制。其余参与者要么经历了悲伤的缓解,要么在失去亲人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延迟性的悲伤。
10年后,研究团队又分析了这些人的医疗记录,发现高强度悲伤组的死亡率比低强度组高出了88%。
“人们常说‘丧亲之痛令人心碎’。”Maercker说,“这一发现支持了长期强烈悲伤会对身体造成压力并导致早逝的观点。”他补充道,悲伤还可能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例如饮食不规律或缺乏运动等。
Nielsen指出,研究开始时只有17%的亲友被诊断出患有基础疾病,但这种情况在高强度悲伤人群中更为普遍。她认为,这可能是导致该人群在随访期间死亡率更高的部分原因。Maercker也提到,健康状况不佳本身也可能会加剧悲伤程度。无论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向那些长期深度悲伤的人群提供额外支持都有可能挽救生命。(金予飞)
相关论文信息:
10.3389/fpubh.2025.1619730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