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感染关键免疫机制

内容摘要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良标、胡鹏团队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嘉龙团队,首次揭示了罗非鱼在无乳链球菌感染过程中,IFNγ-IL8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分化增强宿主抗菌防御的分子机制,为水产动物抗病育种及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相关研究

联系电话:400-962-3929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良标、胡鹏团队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嘉龙团队,首次揭示了罗非鱼在无乳链球菌感染过程中,IFNγ-IL8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分化增强宿主抗菌防御的分子机制,为水产动物抗病育种及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先进科学》。

在水产养殖中,无乳链球菌感染是导致罗非鱼大规模死亡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制约产业健康发展。宿主免疫防御依赖多种细胞的协同作用,但传统研究难以捕捉感染过程中免疫细胞的异质性变化。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的出现,为精准解析免疫系统的复杂动态提供了有力工具。

研究团队以尼罗罗非鱼为模型,系统分析了感染无乳链球菌后6个关键时间点、共计11.3万个免疫细胞的转录组动态。研究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比例在感染后1天从14.86%骤降至7.33%,随后逐步恢复。

进一步地,研究团队鉴定出7个中性粒细胞亚群,其中il8+亚群表现出终末分化特征,且高表达抗菌及炎症相关基因,表明其在抗菌免疫应答中发挥核心作用。il8+中性粒细胞具有最高的II型干扰素信号活性,且IFNγ刺激可显著诱导人和罗非鱼的il8+中性粒细胞扩增。此外,IL8处理能显著提升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活性氧生成水平,直接增强抗菌功能。

?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IFNγ-IL8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分化命运决定、增强宿主抗菌防御的分子机制,丰富了硬骨鱼类免疫应答的理论体系,为罗非鱼抗病育种提供了潜在分子靶点,并通过跨物种比较,为理解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的进化保守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10.1002/advs.202504840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