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包裹卡转化率正在陡降?

内容摘要“这是引流......箱?”“卷死了,拉新成本这么高。”“这个好,请问有供应商的联系方式吗”“盲盒这种我们也不确定对客户来说,是不是OK的。”“有宠物保健在做,15-20块吧,主要是盒子成本。”由这个引流盲盒,一时引起了从业者对包裹卡引流的

联系电话:400-962-3929

“这是引流......箱?”

“卷死了,拉新成本这么高。”

“这个好,请问有供应商的联系方式吗”

“盲盒这种我们也不确定对客户来说,是不是OK的。”

“有宠物保健在做,15-20块吧,主要是盒子成本。”

由这个引流盲盒,一时引起了从业者对包裹卡引流的激烈讨论。据见实会员社群的多位品牌主反馈,现在包裹卡的添加率正在逐渐下滑、转化效率持续走低。

过去几年,包裹卡曾是品牌私域引流的“王牌”:成本低、承接自然、触达高效,几乎是每个操盘手标配的拉新手段。但如今,这张“万能卡”正开始慢慢失灵——扫码率持续下滑、转化效率走低、ROI难以为继。

用户不再对“扫码有礼”买账,平台也在层层封锁私域引流路径。更扎心的是,即便送出精心设计的礼盒、刮刮卡、养护贴,有些品牌的包裹卡添加率开始跌破5%。

这不仅是一次工具的退潮,更是整个私域增长逻辑的剧变。背后意味着,私域开始进入了更难、更高阶的阶段,接下来每一个流量,都要靠硬仗打下来。这场从一个引流盲盒引发的讨论,也逼迫品牌重新思考,下一步私域到底该怎么走?

01

包裹卡添加率下滑

从见实会员群多个品牌反馈来看,2025年以来,包裹卡的添加率出现了明显下降。

-如某生物科技公司表示,他们之前的添加率在18%,现在降到了5%、6%。

-酷骑自行车的私域运营负责人Miya提到,自家包裹卡的平均添加率从去年的20%下降到目前的16%。

-鲜花行业某品牌直言,他们现在的包裹卡综合添加率仅有5%,是去年同期的一半。

“包裹卡还在投放,但效果不再像以前那样稳赚”,也有运营者这样和见实感慨。

更关键的是,“扫码少”背后是用户的真实态度变化——用户对包裹卡信息越来越“免疫”,不是不愿扫码,而是早已对“扫码有礼”套路失去兴趣。

“用户对传统包裹卡的注意力确实在减弱,可能由于普遍的用户疲劳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信息过载。”Miya表示,不过她也提到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扫码用户的转化率(从扫码到入私域)反而有所提升,目前稳定在17%-18%左右,高于去年的15%。虽然愿意扫码的用户总量减少,但扫码的用户质量和意愿度高了。”

可见,愿意扫码的人反而更有转化意愿,扫码的这一拨人其实就是高意愿用户,只是“绝对值”变少了。换句话说:低质流量不再来,高质用户更难得。这就让每一次引流变得更贵、更难、更值得深耕。

02

高转化率的包裹卡有什么特点

包裹卡越来越难做,那些高转化率的包裹卡有哪些共同点?

在和见实会员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一个答案:不再依赖短期诱饵式拉新,而是围绕用户需求,构建“长期价值承诺”。

以酷骑自行车为例,目前他们单卡的ROI投入产出比约为1:17。作为覆盖1-8岁童车、青少年山地车、成人公路车全生命周期产品的品牌,其包裹卡设计在围绕“长期权益”构建——例如扫码享免费延保、以旧换新资格等。这类权益不仅增强了用户进入私域的动机,也降低了用户流失率(目前其私域用户月流失率控制在8%,年流失率10%以内)。

此外,团队还推行了“分品类+分年龄段”的包裹卡投放策略,根据不同年龄段用户(小童滑步车/滑板车用户、大童平衡车/儿童自行车用户、青少年山地车/公路车用户、成人用户、配件购买者)的特点和潜在需求,设计专属的包裹卡版本,确保卡片内容与用户生命周期阶段、产品使用场景精准匹配,进一步提升了触达后的转化率与后续运营效率。

“我目前见到的包裹卡都是花样多,但没什么长期价值。一些互动性的卡片,比如开锁,拼图等,用户目的是来薅羊毛,流失很快,想要留住用户就要提供用户愿意留存的长期价值。”Miya这样表示,并认为高转化率包裹卡的核心就在于“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清晰传递高价值权益”,话术需简洁有力,重点突出用户能获得的“专属”和“长期”价值,弱化小礼品噱头。

“我的感受是,跟钩子有很大关系。如果相关性强,我们做一些跟产品交付售后相关的养护卡,转化率还是可以拿到10%。”某鲜花品牌私域负责人如是说。他们在尝试将包裹卡与鲜花养护说明、用户承诺、服务延展深度绑定,并称包裹卡是其私域基础必备,未来会继续投入。

猫的私语免胶假睫毛私域负责人铁柱观察到,转化率高的包裹卡都是「利益点标注非常明确」,如100%中奖等,直观简洁。未来,他们的包裹卡会做常态化运营,虽不会对其抱有太多期待,但不会取消。

总结来看,高转化包裹卡主要具备以下三大特征:

一是长期权益导向。突出“专属延保”“换购特权”“售后服务延展”等长期价值;

二是内容与用户精准匹配。根据用户购买品类、年龄阶段、生命周期阶段定制不同版本卡片;

三是利益表达简洁直白。不绕弯、不玩文字游戏,用户扫码前就能明白自己会获得什么。

这也意味着,包裹卡已经从“印一张就能拉新”的粗放工具,转向需结合人群洞察、内容策略与服务能力协同设计的精细化入口。真正有效的包裹卡,往往不是最花哨的那张,而是最“贴人心”的那张。

03

私域拉新成本变成了多少

谈及包裹卡的变化时,品牌不约而同和见实提到了私域拉新成本的变化。

在交流中,这几个不同品牌也给出了各自的答案,目前看私域拉新成本范围集中在5-10元左右(仅作参考)。

某鲜花品牌私域负责人反馈,他们目前每个新增用户的拉新成本大约为5元。美妆行业铁柱表示,他们的拉新成本在7-10元之间浮动,近一年成本未明显上升,但“越来越难跑出高效回报”。

而酷骑自行车依靠「低成本包裹卡+任务型赠品」组合,单客拉新成本可控制在0.4元左右,其中包裹卡的印刷与投放成本为0.08元。另外,裂变拉新成本约为0.5-0.8元/人。

其高效的关键在于——将拉新赠品(如车车配件)与UGC(用户生产内容)任务,如晒单、分享骑行图等绑定。赠品成本被计入“UGC广宣费用”,而非直接拉新成本。Miya表示,如果取消UGC策略,将赠品直接作为拉新钩子,单客拉新成本预计将飙升到10元以上。

另外,从更多品牌反馈看,虽然包裹卡单卡印刷投放成本并不高,普遍在0.08元至0.5元之间,但当添加率下滑、转化周期拉长、复购率不稳定后,包裹卡的综合ROI就不再那么可控了。某鲜花品牌也指出,他们目前包裹卡回本周期差不多在1个月。

当包裹卡添加率持续下降、转化链路变长后,原本“低价跑量”的拉新方式正在失效。更多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包裹卡从“基本盘”变成了“精细活”,不是谁都能随便做了。

04

私域触点正在重新洗牌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包裹卡引流变难,曾经能“顺手引流”的更多公域场域也在变得越来越难做。私域的“流量水龙头”正在逐渐关闭,获客成本不断上升。

一是前几天见实所提,电话外呼正在经历治理风暴;二是近年来各大平台(包括抖音、天猫、小红书、甚至视频号等)对私域引流的围堵越来越厉害。如见实此前所报道:

因此,现在到了私域触点重新洗牌的时刻。

一是线下场景会成为新的“流量洼地”。面对线上流量受限,不少品牌将重心转向线下触点,尤其是门店、线下活动、社区空间。线下高信任度场景和用户主动服务场景,也成为更具优势的私域触点。

如酷骑自行车,准备未来在“进店试骑场景”和“骑行赛事”进行重点投入,用户到店试骑的转化意愿显著更高。

“这部分用户精准且质量高,我们结合线下试骑体验进行私域引流已经做了2个月了,这是未来增量来源的核心之一。另外我们即将上线APP,APP用户导流,也是未来会做的。”Miya表示。

在线下,门店人员可借助服务场景,自然而然引导用户扫码入群,避免生硬干扰。此外,一些美妆/日化/母婴品牌也在增加“门店+私域”联动机制,提升服务+留资效率。

这些线下触点往往具备“高信任、强服务”的优势,成为品牌重新布局私域的支点。“门店私域或容易做些,可解决基础的流量问题。”铁柱提到。

二是“换量”成为新常态,但目前还难成主力。

面对新增成本飙升,不少品牌提到“异业换量”成为缓解压力的新手段。

但问题是目前还难成主力。如铁柱和见实提到“今年一直在做换量”,但坦言目前“转化情况不佳,异业联动需要更好的品牌合作模型”,“只能解决一时的用户问题,心智印象需要投入更多才能达成预期”;鲜花行业某品牌也反馈,“量级小、人工重、效率低”,目前还未将其作为重点。

换量虽然是一个可选项,但要做到“高质量、可持续”仍需品牌心智、用户匹配、运营协同三重支撑。

三是包裹卡仍值得品牌继续投入。

“我认为包裹卡不会完全边缘化,但角色会演进。对于酷骑这类高客单、复购周期较长的品牌,包裹卡是传递长期服务价值(延保、换新)、启动用户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一环,我们会继续投入包裹卡。”Miya表示。

另外,在她看来,包裹卡仍是连接“已购用户”这一高价值流量池的基础且重要的触点之一,尤其是在用户刚刚完成支付、对产品和品牌有新鲜感和期待的时刻。随着公域流量日益昂贵(Miya上周咨询朋友圈获客投流,获客成本40-100元/人),已购买用户是品牌最珍贵的资产,若不及时建立深度连接,极易流失至竞品。

在私域触点重新洗牌的同时,也意味着私域开始进入更难、更高阶的阶段,从引流开始,每个环节都变成了要打的“硬仗”:

添加率下滑、渠道受限、用户注意力分散;同时,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用户资源更集中,服务边际成本更高。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若想在私域中持续增长,必须构建更强的“经营能力”。

私域开始褪去了它的“短期投机色彩”,真正进入了“经营者”的时代。真正好的产品、用户关系、品牌信任,才是抵御一切流量成本上升的护城河。

未来,或许不会再有轻松裂变10万粉的神话。但也正因如此,留下来的那批品牌,才更值得被用户记住。

对此,你怎么看?你们的包裹卡添加率现在能做到多少?你还看到过哪些比较好的包裹卡?欢迎评论区一起晒图和留言。

注:文/陈姗,文章来源:见实(公众号ID:jianshishiji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