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问世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陆成宽)“AI+科学”成为新趋势,为解决重大科技难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科学院正式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该模型是一个专门为科研打造的智能平台,由专业科学知识和数据

联系电话:400-962-3929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陆成宽)“AI+科学”成为新趋势,为解决重大科技难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科学院正式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该模型是一个专门为科研打造的智能平台,由专业科学知识和数据训练而成,能深入理解波、谱、场等各种科学数据,并具备深度文献分析、科学知识推理和科研工具编排能力。

    “AI+科学”研究常用两种方式:用专业数据微调通用模型,或自建单一领域专用工具。这带来了科学数据不互通、专业推理能力不够以及研发生态封闭三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国科学院系统内多家研究所组成研发团队,开展体系化研究,推动‘AI+科学’研究向平台化、体系化转变,成功打造了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曾大军介绍,该模型就像一个跨学科的“智能操作系统”,可统一管理数据和模型等资源,调度计算仿真等各类工具,深度赋能“假设提出—方案规划—仿真推演—实验验证—规律发现”的科研全流程。

    基于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研发团队还开发了磐石·文献罗盘和磐石·工具调度台两个科学智能体。其中,磐石·文献罗盘已接入1.7亿篇科技文献与实时开源科技信息,可深度理解包含公式与图表的科学数据,一次性透彻梳理上千篇文献,在其支持下,以往需要3—5天才能完成的文献调研工作可缩短至20分钟。磐石·工具调度台可自主规划及调用超过300个科学计算工具,实现工具的协同编排和便捷调用。

    “目前,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已经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应用,大幅加速了科研进程。”曾大军举例说,在高能物理领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究人员依托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正在实现粒子物理研究任务的自动分解与高效规划,有效提升了粒子模拟速度与重建效率,为探索物质基本组成和宇宙基本规律提供了助力。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