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新核素铝

内容摘要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合作者在原子核的奇特衰变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新核素铝-20,并发现其通过稀有的三质子发射模

联系电话:400-962-3929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合作者在原子核的奇特衰变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新核素铝-20,并发现其通过稀有的三质子发射模式进行衰变。相关研究成果 7 月 10 日在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RL)发表。

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基于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的碎片分离器装置,利用飞行中衰变实验技术测量了铝-20 衰变产物(即三个质子与剩余核氖-17)的角关联,首次观测到新核素铝-20 的三质子发射现象。铝-20 位于质子滴线外,比自然界稳定存在的铝同位素少 7 个中子,是迄今实验上发现的最轻的铝同位素。

▲ 铝-20 三质子发射示意图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铝-20 是实验上发现的首例具有“子核”双质子放射性的三质子发射核。在铝-20 与氮-20 这对镜像核体系中存在同位旋对称性破缺。

该研究深化了对质子发射现象的认识,对寻找原子核存在极限和理解质子滴线外原子核的结构与衰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 3300 多种核素,其中不足 300 种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稳定核素,其余均为不稳定核素,会发生放射性衰变。常见的衰变模式有 α 衰变、β-衰变、β+ 衰变、电子俘获、γ 跃迁以及裂变等,这些衰变模式在 20 世纪中叶前已被发现。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核物理实验装置与探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在远离稳定线的原子核的衰变研究中陆续发现了多种新的衰变模式。20 世纪 70 年代,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质子的衰变现象,即单质子放射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又发现了极缺中子原子核同时放射出两个质子的奇特衰变模式,即双质子放射性,近年来,实验上又相继观测到三质子、四质子乃至五质子发射等更为稀有的衰变现象。这些奇特衰变模式为研究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结构提供了重要的谱学手段。

IT之家附论文链接:

10.1103/hkmy-yfdk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