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世界性难题,我科学家让工业粗氢“一步变宝”

内容摘要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据光明日报 7 月 19 日消息,复旦大学未来能源高等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全新的催化技术,首次实现了工业粗氢的直接分离与存储一体化。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能源》。复旦大学未来能源高等研究

联系电话:400-962-3929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据光明日报 7 月 19 日消息,复旦大学未来能源高等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全新的催化技术,首次实现了工业粗氢的直接分离与存储一体化。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能源》。

复旦大学未来能源高等研究院包信和院士表示,全球每年生产氢气超过 9500 万吨,我国贡献超过 3300 万吨,是产氢大国。其中超过 98% 的氢气,来自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重整过程。此外,钢铁、化工等行业也会排放大量含氢废气,每年全球高达 990 万吨。“这些都是宝贵的‘工业粗氢’。但它们都含有大量杂质 —— 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统称 COx)。现有的分离提纯技术复杂、成本高昂,导致这些量大价廉的粗氢资源难以直接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高端领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复旦 / 北大团队的核心突破在于设计了一种“聪明”的新型反相催化剂,让催化剂学会“挑食”。“这种催化剂的精妙之处是,它能精准‘抓取’粗氢气中的氢气分子进行反应,却对‘讨厌’的杂质 COx‘视而不见’。他们利用这种催化剂,巧妙地将粗氢中的氢气,像‘存钱’一样直接储存到一种特定的液体分子中。”朱义峰解释道。

▲ 精准调控催化性能和反应流程,实现粗氢分离与储存一体化,图源复旦大学官网

他进一步表示,当需要纯净氢气时,比如给燃料电池汽车加氢,只需对这个“储氢液体”进行简单催化反应(脱氢),就能释放出纯度极高、完全不含 COx 杂质的氢气,满足严格的使用要求。

报道提到,新技术一步到位完成“分离 + 储存”,大大缩短了流程,显著降低了能耗和设备投资。

此外,团队已完成催化剂公斤级放大及稳定性实验,并与企业洽谈进一步的工业示范。

IT之家附论文链接:

articles/s41560-025-01806-9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