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有望研制出能自我修复裂缝的“活体”混凝土

内容摘要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建筑物和桥梁中的混凝土是否能像皮肤伤口一样自我修复?这就是 Dr. Congrui Grace Jin 新研究背后的想法,其最近的研究探索了一种由微生物驱动的自我修复混凝土系统。混凝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联系电话:400-962-3929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建筑物和桥梁中的混凝土是否能像皮肤伤口一样自我修复?这就是 Dr. Congrui Grace Jin 新研究背后的想法,其最近的研究探索了一种由微生物驱动的自我修复混凝土系统。

混凝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压力而开裂。这些裂缝,即使是微小的裂缝,也会让水和空气渗入其中,最终导致锈蚀并削弱隐藏在其中的钢筋。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尝试利用细菌自动修复这些裂缝,但大多数这些方法需要外部营养物质的供应来维持细菌的工作。Jin 指出这一主要障碍,他说:“微生物介导的自修复混凝土已进行了三十多年的广泛研究,但它仍然存在一个重要限制 —— 目前所有的自修复方法都不是完全自主的,因为它们需要外部营养物质的供应,以便修复剂能够持续生产修复材料。”

她的解决方案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参考地衣的生物设计,地衣是由真菌和蓝细菌组成的简单生物,仅依靠空气、阳光和水就能生存。该团队设计了一种合成版本,使用固氮蓝细菌,它们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氮,以及丝状真菌,它们有助于收集钙离子并制造碳酸钙(CaCO₃),这是一种可以填补混凝土裂缝的矿物。

团队测试了三种微生物配对:里氏木霉与不均等念珠藻,里氏木霉与点状念珠藻,以及里氏木霉与不均等念珠藻和点状念珠藻的组合。这三种组合在只有空气和光的实验室设置中生长良好 —— 没有添加营养物质。为了观察微生物的表现,团队使用了五种方法:通过光密度检查光吸收,测量生物量干重,使用亚甲蓝测定法检测代谢活性,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接种真菌,以及进行藻蓝蛋白测试以检查蓝藻的健康状况。

结果表明,配对的微生物比单独生长时更健康、更高效。它们甚至能够在混凝土样本中形成 CaCO₃,显示出实际应用的潜力。这种方法的突出之处在于其能够在无需人工协助的情况下修复裂缝,这或许有一天能减少对昂贵的人工检查和维护的需求。

IT之家附论文链接:

science/article/abs/pii/S2352492825006051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