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噬菌体“搭便车”携播体系

内容摘要封面图。本报讯(记者孙丹宁)近日,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张颖团队、副教授张博等人构建了噬菌体“搭便车”携播体系,为叶际微生物组调控和细菌性病害防治提供了一种新颖高效的方法。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细菌性病原菌引发的大豆叶际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封面图。

本报讯(记者孙丹宁)近日,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张颖团队、副教授张博等人构建了噬菌体“搭便车”携播体系,为叶际微生物组调控和细菌性病害防治提供了一种新颖高效的方法。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

细菌性病原菌引发的大豆叶际细菌性病害导致大豆品质和生产力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土壤-植物-环境一体化健康。相较于化学杀菌剂,基于噬菌体的生物防治技术在保护植物免受病原细菌侵害方面已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噬菌体对病原菌的生物防治效率和适用范围受限于其固有特性。

研究团队聚焦噬菌体疗法技术的局限性,构建了噬菌体“搭便车”于非宿主载体生防细菌的携播体系,探究了如何在农业环境中增强噬菌体疗法,以突破生物膜保护和噬菌体抗性带来的限制。结果表明,该体系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即噬菌体能够使载体细菌定殖能力提升1.2倍,而载体细菌促使噬菌体感染效率提高约1.4倍。在大豆叶际中,该体系处理下的病原生物膜总生物量比未处理组减少58%,病原菌数量减少82%。宏转录组分析显示,携播体系显著增强了载体细菌的运动性与能量代谢,同时抑制了病原菌的防御系统及能量代谢。

经过多组学联合分析,该研究揭示了噬菌体-益生菌携播体系可形成有利于消减大豆叶际病原菌的高稳定性与高迁移性的携播共生体,并激发叶际微生物的防御功能,防治豆秸越冬病害。

相关论文信息:

10.1021/acs.est.4c09851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