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芯片项目正式通线!兆驰锁定AI算力黄金赛道

内容摘要7月16日兆驰股份旗下孙公司江西兆驰集成举办光通激光外延与芯片产品线通线仪式宣告公司光通外延与芯片项目踏出关键一步光通激光外延与芯片产品线通线    项目自2024年12月立项,仅用7个月便完成了从团队组建到设备点亮的全部工作,高效推动了光

联系电话:400-962-3929

7月16日

兆驰股份旗下孙公司江西兆驰集成举办

光通激光外延与芯片产品线通线仪式

宣告公司光通外延与芯片项目踏出关键一步

光通激光外延与芯片产品线通线

    项目自2024年12月立项,仅用7个月便完成了从团队组建到设备点亮的全部工作,高效推动了光通芯片产线的从无到有,标志着公司进一步完善光通信业务布局,同时充分拥抱AI算力时代机遇,为公司的发展赢得更多机遇。

AI算力爆发 拉动光通芯片需求

从需求源头看,AI大模型训练、云计算扩容、全球数据中心互联等场景,加速了算力规模的扩张。中国信通院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算力规模将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至2030年全球算力将超过16 ZFLOPS。

    光通信主要为算力的传输和调度提供高速数据传输通道,其中光通芯片的性能直接决定光模块的传输速率,是光通信产业链的核心之一,其市场空间的爆发与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高度“同频”。光通信行业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指出,光通信芯片组市场预计将在2025至2030年间以17%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总销售额将从2024年的约35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超110亿美元。

    兆驰集成光通激光外延与芯片产品线在此时通线,恰逢需求爆发的窗口期。而踏入这一高增长的赛道,也为兆驰股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个月即通线 兆驰股份快速切入光通信赛道

兆驰集团于2024年12月20日宣布投建“年产1亿颗光通信半导体激光芯片项目(一期)”,并建设砷化镓、磷化铟化合物半导体激光晶圆制造生产线。该项目的承接公司为兆驰集成,是兆驰半导体下属公司。

    从时间线上来看,兆驰集成光通激光外延与芯片产品线项目在短短7个月时间内实现极速落地,彰显兆驰速度:

    2024年12月:项目立项;

    2025年2月:首批核心设备进驻百级车间;

    2025年6月:首批外延片点亮,关键指标一次达标;

    2025年7月:产线贯通。

    目前,兆驰集成光通激光外延与芯片产品线已具备25G DFB激光器芯片量产能力,公司计划于2026年推出50G DFB、100G VCSEL芯片,重点瞄准无源光网络(PON)及数据中心短距光互连模块市场,以满足高密度、低时延的数据传输需求。

兆驰集成光芯片产品

    更具技术前瞻性的是,兆驰集成正同步推进硅基光子学(Silicon Photonics)与光子集成回路(PIC)技术布局,旨在构建面向共封装光学(CPO)架构的高度集成化光电子解决方案。该方案将通过光电协同设计、异构集成工艺等关键技术突破,助力客户应对800G/1.6T超高速率互联场景下的功耗、带宽与密度挑战,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光互联基础设施提供核心光引擎支持。

技术底座 LED芯片龙头赋能

    在LED领域,兆驰半导体已经实现了从产能到技术的全面领先。

    2017年成立,2018年即一次性建成全球最大单体LED芯片厂房;2022年,兆驰半导体20亿元加码红光LED芯片,完善公司产能布局。最终,兆驰半导体以110万片/月(4吋片)的产能规模领跑行业。

    同时,兆驰半导体注重研发,以技术升级不断推动产能结构的升级,高光效照明、背光、显示等高端产品的产能占比持续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兆驰半导体还突破了垂直结构芯片技术,成为当前国内主流LED芯片厂中,仅有的两家掌握车载垂直结构芯片技术的企业之一,彰显出兆驰半导体于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领航地位正持续向上攀登,其影响力与话语权日益增强。

    而LED芯片主要衬底为蓝宝石,该技术与GaAs、SiC、GaN等化合物半导体工艺技术同源。遵循衬底技术的同源性和全光谱技术的可覆盖性,兆驰半导体近年来持续向化合物半导体企业转型升级,将芯片的应用范围向光通信、射频器件、功率器件等领域延伸。这些技术和经验的沉淀成为光通芯片项目“高效”特性的底座。

    从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LED芯片厂到光通信核心芯片,兆驰半导体用7个月的时间顺利切入光通信赛道,意味着兆驰半导体再次实现自我超越,从LED所处的泛半导体行业跨一大步,正式进入了化合物半导体领域。

    展望未来,兆驰股份将以芯片技术的升级打开更多化合物半导体应用领域,通过产业延伸和业务拓展,促进集团整体向高科技转型,构建起一个多元化、高附加值的兆驰产业生态。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