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光合有效辐射降低缓解太湖藻华态势

内容摘要预测藻华发生发展过程始终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气候变化条件下藻华事件的预测预警愈加困难。近年来,太湖藻华态势变化剧烈:2016–2020年太湖蓝藻处于高发期,但2021–2023年期间蓝藻暴发事件陡降,其背后的驱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这一

联系电话:400-962-3929

预测藻华发生发展过程始终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气候变化条件下藻华事件的预测预警愈加困难。近年来,太湖藻华态势变化剧烈:2016–2020年太湖蓝藻处于高发期,但2021–2023年期间蓝藻暴发事件陡降,其背后的驱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流域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秦伯强研究员团队联合河海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多位学者,基于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水质、气象和水文数据分析和机理模型模拟方法,系统解析了2021–2023年北太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的驱动过程,揭示了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浮游植物生物量长期变化的潜在机制。

研究发现,入射光合有效辐射降低及其引发的浮游植物和底泥磷释放之间耦合强度减弱,是2021–2023年北太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太湖水体磷酸盐浓度变化主要受磷酸盐内循环影响。入射光合有效辐射降低(尤其是春季)导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放缓,生物量较历史同期偏少,削弱了浮游植物和内源磷循环之间的正向反馈关系,进一步降低了浮游植物生物量。

在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仍需持续削减外源营养负荷,以减弱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浮游植物和内源磷循环之间的正向反馈作用,并缓解气候变化对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上述成果近期发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国际知名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

论文链接:10.1029/2024WR039014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