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娃跑步”引纠纷 派出所多方联动化积怨

内容摘要半夜“咚咚”声扰人清梦,愤怒邻居要装“震楼器”反击,深夜敲门、监控对峙……近日,广州越秀某小区两户居民因“楼上娃跑步”陷入长达3周的纠纷。直到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北京派出所社区民警彭广平介入,通过换房间、换心态,这场邻里纠纷终于得以化解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半夜“咚咚”声扰人清梦,愤怒邻居要装“震楼器”反击,深夜敲门、监控对峙……近日,广州越秀某小区两户居民因“楼上娃跑步”陷入长达3周的纠纷。直到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北京派出所社区民警彭广平介入,通过换房间、换心态,这场邻里纠纷终于得以化解。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钢威

通讯员 越公宣 张梦彦

今年6月,北京派出所辖区某小区201房住户称半夜经常听到楼上孩子跑步的声音,严重影响休息。楼上301房住户住着一对年轻夫妻与4岁女儿,他们否认深夜有任何动静,“为避免影响邻里,特地在卧室铺设隔音泡沫、安装摄像头记录作息。”

矛盾没有因此缓和。201房住户不仅在301房门前泼洒不明液体,甚至扬言安装“震楼器”以示报复。301房住户表示,曾好几次半夜听见有人在门外敲门,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也在门口安装了摄像头。

为避免事态升级,社区民警彭广平联合社工、社区律师多次上门调解。201住户是一名40多岁的单身男性及其父母,其工作需24小时轮班。他的房间正好位于301房卧室下方,上床下桌,床铺贴近天花板。长期倒班与不规律作息,让他对噪音格外敏感。其父母表示,偶尔听到轻微响动,不影响休息,怀疑可能是儿子因精神压力较大而放大了感官感受。

彭广平敏锐察觉,语言调解难以还原“主观感受”,解纷关键或许不在“找出谁对谁错”,而在“缓和对抗情绪”。彭广平转向“双线疏导”:一方面,他主动前往201房住户工作单位,与其领导沟通协调,建议适当调整其工作时间,缓解作息冲突;另一方面,建议201房住户与其父母更换卧室,避开声音最敏感位置。同时,继续做301房住户的安抚解释工作,引导其理性应对、避免激化矛盾。

在多轮沟通和逐步调整后,6月底,该起纠纷终画上句号。曾一度剑拔弩张的两户居民,逐渐回归平静生活。201房住户不再投诉,301房住户也撤除了门口摄像头,邻里关系恢复常态。

“做社区工作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修复关系、修筑信任。”彭广平表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