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一夜发生7649次闪电宛如渡劫 气象部门:正常天气现象

内容摘要快科技7月5日消息,据媒体综合报道,7月2日晚间到7月3日6时,大连地区发生闪电7649次。有多位辽宁省大连市网友发视频称,当天凌晨开始,旅顺口区、甘井子区等多个区域陆续出现大到暴雨,并伴随连续密集闪电,整个天空不停闪烁,场面十分壮观,像渡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快科技7月5日消息,据媒体综合报道,7月2日晚间到7月3日6时,大连地区发生闪电7649次。

有多位辽宁省大连市网友发视频称,当天凌晨开始,旅顺口区、甘井子区等多个区域陆续出现大到暴雨,并伴随连续密集闪电,整个天空不停闪烁,场面十分壮观,像渡劫一样。

此次极端雷电事件的精准统计,依托大连市气象局建立的“5部闪电定位仪+1个中心站”监测网络:

射频定位技术:通过接收雷电电磁脉冲信号,定位精度达500米内,可区分云闪(云内放电)与地闪(云地放电);

三维探测能力:实时监测闪电位置、强度、陡度等参数,本次地闪占比达73%;

实时传输系统:数据从采集到生成统计报告仅需3分钟,为灾害预警提供关键支撑。

大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指出,此次极端雷电由三大因素叠加导致:

1. 副高边缘“湿热空气输送带”

7月2日,副热带高压线位于黄海中部,其外围西南气流持续向大连输送32℃以上湿热空气。大气层结不稳定能量指数突破3000J/kg,远超强雷暴阈值(2000J/kg),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燃料库”。

2. 地形抬升“催化剂”

西南风在旅顺老铁山、甘井子大黑山等地形抬升作用下,触发垂直上升气流速度超15m/s。强上升气流携带冰晶与霰粒剧烈碰撞,使水汽迅速凝结释放潜热,形成“超级单体”雷暴云——这种云体可自主维持数小时,持续释放雷电。

3. 电荷分离“加速器”

在雷暴云内部,上升气流将冰晶(带正电)推向云上部,霰粒(带负电)下沉至云下部,形成正负电荷中心垂直排列结构。

当电位差达1亿伏特时,云与地面之间形成导电通道,触发持续性云地放电。据监测,本次单次闪电放电通道最长超10公里,部分闪电携带电流强度超10万安培。

对此,气象部门专家表示,夏季本身就是雷电高发的季节,这属于正常的天气现象。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秋白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