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介质有效提高钙钛矿电池效率与稳定性

内容摘要作为光伏领域的新兴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优异的光电转化效率和低温溶液加工特性,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战略制高点。然而,如何在保持高转换效率的同时,确保电池的长期稳定性,始终是制约其商业化应用的重大挑战。4月9日,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

联系电话:400-962-3929

作为光伏领域的新兴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优异的光电转化效率和低温溶液加工特性,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战略制高点。然而,如何在保持高转换效率的同时,确保电池的长期稳定性,始终是制约其商业化应用的重大挑战。4月9日,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研究团队揭示了团队通过分子界面工程,首创了一种内嵌金属富勒烯分子Nd@C82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耦合结构,对钙钛矿层进行原位封装,可有效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与稳定性。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自然》上。

记者了解到,与以往从材料配方改良入手的研究不同,此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利用一种特殊的金属富勒烯分子(Nd@C82)耦合聚合物,来帮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高工作效率和稳定性。简单来说,金属富勒烯分子像是一种“催化剂”,它帮助电池内部的电子更快地移动,从而提高了电池的电力输出效率。除此之外,它还通过与聚合物PMMA的结合,形成一层强有力的“防护衣”,最终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高温、高湿等复杂环境下的PCE和运行寿命,拓展了其在户外及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发展潜力。

数据显示,研究团队所制备的倒置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分别为26.78%(0.08平方厘米,认证值为26.29%)和23.08%(16平方厘米,模块),在湿热条件(ISOS-D-3标准)下经过1000小时测试,效率仍保持在99%以上。

论文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梁超表示,这一创新成果揭示了一种分子界面极化调控新机制,将为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设计开发提供新路径。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