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载护绿 西宁南北两山“颜值”不断提升

内容摘要    ◎本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喇小青    日前,在青海省西宁市南北山电力绿化区内,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的干部员工挥锹铲土、培土围堰、平整踩实、提水浇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植树讲究‘三埋两踩一提苗’,就是要埋土三次、踩实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本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喇小青

    日前,在青海省西宁市南北山电力绿化区内,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的干部员工挥锹铲土、培土围堰、平整踩实、提水浇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植树讲究‘三埋两踩一提苗’,就是要埋土三次、踩实两次以及向上提起苗木一次……”管护员付拥军不停地穿梭在人群中指导植树要点,确保每一株树苗都在土地上稳稳扎根。

    “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是过去西宁市的真实写照。西宁城区在南山和北山两座大山之中,干旱高寒、风沙肆虐,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正是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酷的生态环境,倒逼西宁开启了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

    1989年起,青海省委、省政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重塑青海东部的湟水谷地绿色走廊,启动南北山绿化工程。

    同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主动承担起南北山绿化任务,其中2770亩山地被设为电力绿化区,并组织专人成立绿化办。随后的36年里,绿化办每年负责常态化植绿、管绿、护绿工作,也会不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植树活动。付拥军便是绿化办工作负责人,在南北山待了快6年。

    “以前这山上光秃秃的,风卷沙尘,连鸟儿都不愿意停留。”付拥军回忆说,“现在走在山林间,吹一声口哨,就能听到各种鸟儿的回应,仿佛在和人们对话。”

    南北两山山势陡峭、沙砾广布,难以攀爬。南北山绿化工程刚开始实施时,数千人在山脚各处拿锄头挖、用铁锹铲,顺着山势边修路边上山植树。但在气候多变、天气寒冷、干旱少雨的高原大山上,种活树苗谈何容易?要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种苗是关键。“头几年,栽的树苗要么旱死,要么被水冲走,怎样种活树苗一度让大家非常苦恼。”付拥军感慨地说。

    付拥军先从选育优良的抗旱树种入手,不断筛选良株,并将种苗严格分类后带土移栽,本地繁育品种少,就从外地引苗试种,观察其是否适应高原气候。采种、播种、采条、扦插、做树种杂交实验……付拥军和同事们不断摸索。

    经过不断实践,“以灌养土”“以水定林”等绿化经验被不断总结出来。借助红柳、柠条等耐盐碱、耐干旱、耐瘠薄树种的固土增肥作用,南北山的土质慢慢发生了变化。筑水渠、拉电线、建泵站、铺管道,绿化区的供水问题被彻底解决。云杉、圆柏、油松等适合青藏高原气候的乔木长势日趋稳定,成活率大幅提高。从此,星星点点的小树苗在南北两山扎根发芽、积繁成林。

    2022年,为进一步优化土地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还推出南北山绿化工程五年规划实施方案,大力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灌溉设施建设、有害生物防控、配套设施建设等。

    此后,树苗一年年长高,林地一片片扩展,荒山一点点变绿。36年间,2770亩电力绿化区已栽种苗木277万余株,林木保存率达8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85%以上,南北两山绿色“颜值”不断提升。

    如今,绿色的植被、美丽的景观,正在和这座充满朝气的西北城市一起生长。有了南北山这道生态屏障,西宁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高,天更蓝、山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