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号坠毁,日本民企“登月梦”再次遇挫

内容摘要本报讯 由于速度和高度传感器出现了问题,日本一架月球着陆器可能在月球表面坠毁,这是总部位于东京的私营企业ispace第二次月球着陆失败。6月6日,被称为“坚韧”号的HAKUTO-R-M2着陆器,从100公里高度轨道开始执行月球着陆程序。该航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本报讯 由于速度和高度传感器出现了问题,日本一架月球着陆器可能在月球表面坠毁,这是总部位于东京的私营企业ispace第二次月球着陆失败。

6月6日,被称为“坚韧”号的HAKUTO-R-M2着陆器,从100公里高度轨道开始执行月球着陆程序。该航天器原计划于凌晨3点17分降落于月球的弗里戈里斯海中心附近。

该公司团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航天器距离月球表面192米时,他们失去了与M2的联系,此时的下降速度比预期更快。重启M2的尝试也未能成功。

团队表示,M2没有及时接收到自身与月表距离的测量数据,因此无法减速至正确的着陆速度。

如果M2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将是第二家商业公司实现这一壮举。ispace的第一次任务(M1)于2023年4月在着陆尝试中失败。

当M1坠毁后,ispace首席技术官Ryo Ujiie表示,收集航天器高度和速度数据的遥测技术当时误判M1已经着陆,但实际上并没有,导致着陆器自由下落。

不久前,Ujiie宣布该公司已经解决了M2的遥测问题,并修改了软件。“我们还仔细设计了接近着陆点的方式。”他补充道。

该着陆器携带多件有效载荷,包括微型月球车、月球表面用水电解装置、深空辐射探测仪等。

这艘航天器于1月15日搭乘美国SpaceX的“猎鹰9”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火箭同时搭载了美国得克萨斯州航空航天公司Firefly Aerospace研制的“蓝幽灵”月球着陆器,后者已于3月2日成功登陆月球。

相比“蓝幽灵”,M2前往月球的轨道更长。它于2月15日进行了月球飞越,并在低能量转移轨道上停留了两个月,直到5月7日进入月球轨道。Ujiie表示,这条路径较慢,是因为采用了低能量轨道,意味着从地球轨道转移到月球轨道所需燃料更少。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天文学家Richard de Grijs表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私营公司尝试将自己的航天器送上月球。“看起来,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这样的大型政府机构非常愿意与商业公司合作,因为后者可以用更低廉的成本开发和发射航天器。”他还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任务成组发射,就像M2和“蓝幽灵”联合发射一样。(蒲雅杰)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