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突触成功模仿人类彩色视觉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北京6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极高颜色分辨能力的自供电人工突触,其颜色识别能力已经非常接近人眼,标志着人们在计算机之“眼”研究领域迈出重要一步。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报告》上。 

联系电话:400-962-3929

    科技日报北京6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极高颜色分辨能力的自供电人工突触,其颜色识别能力已经非常接近人眼,标志着人们在计算机之“眼”研究领域迈出重要一步。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报告》上。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机器视觉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处理每秒产生的大量视觉数据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因此将视觉识别功能应用于智能手机、无人机或自动驾驶汽车等设备极具挑战性。

    相比之下,人类天然视觉系统同时拥有高效节能的优点。因为眼睛和大脑并不会对所有视觉信息进行无差别处理,而是会选择性地提取关键特征,从而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受此启发,神经形态计算——模仿生物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新型计算方式,被认为在突破传统机器视觉限制方面极具潜力。但目前仍存在两个主要难题:一是实现接近人眼水平的颜色识别能力;二是摆脱对外部电源的依赖,以最大程度降低功耗。

    为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团队设计了一种新颖的人工突触系统。其集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响应特性。该装置通过直接转换太阳能来供能,实现了真正的“自供电”。这一特性使其非常适合用于对能源效率要求极高的边缘计算场景。

    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以10纳米的分辨率区分可见光范围内的颜色,与人眼相当接近。此外,该装置还展现出双极响应特性:在蓝光照射下产生正电压,在红光照射下则产生负电压。这使它能够执行复杂的逻辑运算,而这些操作通常需要多个传统光电元件才能完成。

    为了验证其实际应用潜力,团队用它识别以红、绿、蓝三色记录的不同人体动作。结果表明,仅用单个器件,该系统就能准确分类多达18种颜色与动作组合,识别准确率达到82%。

    这项技术有望让日常设备拥有类人视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包括自动驾驶领域、医疗健康设备,以及消费电子领域。

【总编辑圈点】

    人眼对色彩的感知,既高效又节能,这得益于数万年的自然进化。通过模仿人类对颜色的识别能力,人工突触技术将重新定义机器“看见”色彩的方式,赋予其接近人类直觉的色彩理解力。在数字社会,相关技术将大有用武之地。试想,应用人工突触技术,机器人所“看到”的颜色将更加接近人类,虚拟现实眼镜所呈现的图像将更加栩栩如生,交通路口的摄像头可以更高效地分辨不同颜色的车辆……这无疑将推动各类终端在视觉维度上,变得更加智能。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