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愈可拉伸的晶体管电路问世

内容摘要科技日报北京6月4日电 (记者刘霞)韩国成均馆大学、基础科学研究所(IBS)等机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制造柔性电路的新方法。该方法制造出的电子元件可以拉伸且能自行修复,还能扩展组装成高性能可穿戴设备和可植入设备,有望为监测、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联系电话:400-962-3929

科技日报北京6月4日电 (记者刘霞)韩国成均馆大学、基础科学研究所(IBS)等机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制造柔性电路的新方法。该方法制造出的电子元件可以拉伸且能自行修复,还能扩展组装成高性能可穿戴设备和可植入设备,有望为监测、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开辟全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杂志。

近几十年,柔性电子产品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人造电子皮肤和柔性植入式生物电子学等研究领域的面貌。然而,由于机械疲劳、外部冲击等因素造成的损坏,电子设备想长期保持其性能完好极具挑战,重新配置以满足用户特定需求也很难实现。

人体皮肤在受伤后会自然修复,恢复其原本功能,精确感知外部刺激并将感觉信息传递给大脑。受这种自愈能力启发,研究团队提出一种转印方法,利用具有优异绝缘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自愈聚合物基板,开发出具备柔韧性和自愈能力的晶体管与电路。测试结果显示,这些晶体管在植入活体动物体内后,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电性能。

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利用最新方法开发出的晶体管和电路可以集成为可植入设备,检测大脑、迷走神经、脊髓、外周神经甚至心脏组织中的电生理信号,为治疗和诊断各种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借助新方法制造出的设备具有模块化和可重构等优势,可根据用户的偏好或需求量身定制,也可以在性能显著下降时利用即插即用附件进行拆卸更换。

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提高集成系统的电气性能,以实现高速电路操作,最终目标是开发出用于诊断和治疗心脑疾病的个性化系统。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