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心理压力诱发癌症进展新机制

内容摘要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赵现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林东昕、研究员郑健团队研究发现,心理压力应激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肿瘤细胞ADRB2受体,介导肿瘤RNA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表达降低,引发肿瘤细胞表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赵现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林东昕、研究员郑健团队研究发现,心理压力应激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肿瘤细胞ADRB2受体,介导肿瘤RNA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表达降低,引发肿瘤细胞表观转录组紊乱和微环境神经重塑的正反馈促癌环路。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

心理压力与多种癌症的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人们对其机制仍知之甚少。以往研究显示,在癌症进展中,外周神经系统如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功能紊乱可能有促癌作用,心理压力应激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研究团队通过构建胰腺癌基因工程小鼠(KPC小鼠)及原位移植瘤模型,测试了束缚应激、慢性不确定性应激,以及伤害感受应激对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心理压力应激通过激活胰腺癌微环境中的交感神经,活化去甲肾上腺素信号,导致癌细胞ALKBH5表达降低。ALKBH5表达降低引起癌细胞内RNA m6A修饰升高。在细胞外囊泡相关的m6A识别蛋白SND1介导下,高m6A修饰的RNA被特异性分选并转运至细胞外囊泡。这些细胞外囊泡被癌细胞分泌到微环境中,被那里的神经摄取,促进其神经轴突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组织的神经生长,形成“交感神经激活-ALKBH5缺失-细胞外囊泡介导神经重塑”的恶性正反馈环路,持续驱动胰腺癌进展。

通过进一步药物筛选,研究人员发现天然黄酮类化合物Fisetin(漆黄素)可有效阻断神经细胞摄取癌细胞分泌的携带m6A-RNA的细胞外囊泡。在KPC小鼠模型中,使用Fisetin可显著降低肿瘤组织的神经支配并抑制肿瘤进展,提示该化合物具有成药治疗胰腺癌的潜力。

该研究为解释心理压力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可能的干预措施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关论文信息:

10.1038/s41556-025-01667-0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