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柯”秀

内容摘要《自然-光子学》连续波非线性偏振控制及钙钛矿微腔中的临界特征荷兰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揭示了连续波非线性偏振控制及钙钛矿微腔中的临界特征。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光子学》。卤化物钙钛矿已成为基础物理研究和技术应用领域有前景的光子材料

联系电话:400-962-3929

《自然-光子学》

连续波非线性偏振控制及钙钛矿微腔中的临界特征

荷兰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揭示了连续波非线性偏振控制及钙钛矿微腔中的临界特征。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光子学》。

卤化物钙钛矿已成为基础物理研究和技术应用领域有前景的光子材料,其在非线性光学方面的潜力也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连续波非线性效应一直未被观测到。

为此,研究人员在一个CsPbBr3钙钛矿微腔中演示了连续波非线性现象。他们先展示了光学双稳态,即单模相干非线性光学的标志性现象,接着,利用非线性与双折射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光偏振状态的非线性调控。

通过测量微腔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学滞后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当温度接近65K时,非线性效应显著增强,这可能意味着CsPbBr3中发生了相变。

研究结果表明,CsPbBr3微腔是一个适用于非线性光学研究的理想平台,具备强且可调的连续波非线性和双折射特性。此外,通过光学滞后测量揭示物质相变特征的研究方法,为探索光与物质强关联体系中的强关联态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关论文信息:

10.1038/s41566-025-01692-3

《自然-神经科学》

小鼠脑发育过程中脉络丛顶泌分泌影响脑脊液蛋白质组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小鼠脑发育过程中,脉络丛顶泌分泌会影响脑脊液蛋白质组。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脉络丛调节脑脊液的组成,为大脑发育提供关键分子信号。然而,胚胎期脉络丛的分泌机制仍不明确。

研究人员发现,胚胎期脉络丛上皮细胞的顶泌分泌是调控CSF蛋白质组和神经发育的关键机制,这一现象在雄性和雌性小鼠中均存在。

这项研究证明,5-羟色胺受体的激活可触发持续的Ca2+信号传导,从而在小鼠和人类脉络丛中驱动大量顶泌分泌。这种分泌改变了脑脊液的蛋白质组,刺激了大脑脑室壁上的神经前体细胞,并改变了它们的发育轨迹。在小鼠体内诱导脉络丛分泌会扰乱神经前体细胞的动态变化、大脑皮层结构以及子代的行为表现。此外,在怀孕期间发生疾病或暴露于麦角酸二乙酰胺也会引发小鼠胚胎中协调性的脉络丛分泌。

相关论文信息:

10.1038/s41593-025-01972-9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