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可以人工“养”!看实验室里的医学新突破

内容摘要在天津“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科研团队,正通过细胞培养和3D打印技术,让肝脏、心脏等器官在培养皿中“生长”,为人类健康探索新路径。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这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里,科研团队已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在天津“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科研团队,正通过细胞培养和3D打印技术,让肝脏、心脏等器官在培养皿中“生长”,为人类健康探索新路径。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这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里,科研团队已经能“制造”肝脏、心脏、肾脏、肺脏、皮肤等五种生物人工器官。目前,这些人工器官也已应用在了药物研发领域。以一款治疗急性肝衰的药物为例,科研人员正通过“人工肝脏”测试其安全性。

?

一款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需要经过大量实验。过去,临床前研究主要依靠动物实验,周期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如今,科研团队用人工器官打破了这一困局,大幅缩短药物研发的周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邓博:人工器官它从制造到药物筛选,基本上72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动物和人毕竟是有种间差异的。我们这个人工器官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是更接近真实的治疗效果(药物反应)。

?

人工器官不仅提升了研发效率,更承载着救治患者的终极目标。科研人员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工器官的自体移植,服务更多患者。目前,他们正与临床医生合作攻克人工器官血管网络构建等技术难题。

这个科研创新是以应用为导向的是以最终大家能够用得起、用得上为目标的。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