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新发现: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成果登上《科学》

内容摘要IT之家 5 月 23 日消息,人类已知大多数恒星都是成对出现,以双星系统的形式共同演化(太阳系属于罕见情况)。天文学家对于单个恒星如何演化已有相对清晰的认识,但双星如何交互和演化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天文学领域的前沿难题。据央视报道,中国科

联系电话:400-962-3929

IT之家 5 月 23 日消息,人类已知大多数恒星都是成对出现,以双星系统的形式共同演化(太阳系属于罕见情况)。天文学家对于单个恒星如何演化已有相对清晰的认识,但双星如何交互和演化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天文学领域的前沿难题。

据央视报道,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带领团队利用中国天眼 FAST 发现了一个罕见的毫秒脉冲星,相关成果已于今日一早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研究团队利用 FAST 对银河系进行脉冲星深度搜索时,发现了一颗自转周期为 10.55 毫秒的毫秒脉冲星,该团队在多次后随验证观测之后确认它处于一个半径仅 50 万公里的致密轨道,与伴星相互绕转的轨道周期仅为 3.6 小时,每个周期都有约六分之一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即掩食,犹如日食或月食),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合并的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推测,这个伴星的质量至少有 1 个太阳那么重,远超出一般掩食脉冲星的伴星,但狭小的轨道根本容不下一个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由多方面的限制推断,这个伴星不是普通恒星,也不是演化后的致密星,而应该是经历过公共包层演化阶段被剥去外层气体的恒星内核,即一颗炙热的氦星。脉冲星信号掩食是氦星甩出的星风物质遮挡引起的。

这类特殊的双星系统极为罕见,并且难以观测,因为它们在宇宙中存活时间仅约一千万年,对于 138 亿年的宇宙而言,如同夜空中稍纵即逝的流星。根据该团队所做的模拟分析表明,在银河系千亿颗恒星中,目前类似这样的系统仅有几十个。

IT之家附论文地址:

doi/10.1126/science.ado0769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