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然保护地数量全国居首

内容摘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 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据悉,广东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林荫 ■图片:通讯员提供 森林覆盖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

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据悉,广东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林荫 ■图片:通讯员提供

森林覆盖率53.39%居全国前列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不到6万公顷,现记录野生高等植物3892种,脊椎动物649种,是广东最大的物种基因库,被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

该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果是广东全域生态保护的写照。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广东在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修复所取得的成效。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增强,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53.39%(截至2023年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建成国际重要湿地6处,国家重要湿地3处,省级重要湿地43处,国家湿地公园27处,省级湿地公园6处,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近95%的红树林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全省荒漠化面积持续减少……

目前,广东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已进入设立报批阶段,丹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已启动创建工作;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如火如荼。全省共计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定向好

近年来,中华白海豚在珠海海域的“出镜率”越来越高。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护中华白海豚物种及其栖息地,我国先后设立了7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其中广东拥有6个。

其他广东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也正在不断壮大。目前,全省鸟类总数达584种,2025年广东越冬水鸟约12.9万只,同比增长超15%。

中华穿山甲、中华鬣羚、金斑喙凤蝶、黄腹角雉、白鹇等在粤栖息的重要珍稀濒危物种出现得更为频繁。广东当前正持续扎实开展珍稀濒危物种的就地保护,加快推进建设以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为引领的区域性物种迁地保护体系,组织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带动物种普遍保护,创新开展中华穿山甲智慧保护体系建设,野生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持续增长。

广东在野生植物调查和整体保护方面持续发力。近几年,独占春、硬叶兜兰、坝光水蕨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广东被发现;实施极小种群植物猪血木和始兴石斛等野外回归,并建立起新的野外种群。

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广东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近年来,全省建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国家苏铁、兰花、木兰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等9处国家级迁地保护机构,带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种质资源和遗传资源保存以及野外回归等工作。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