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神了!一个备份星 却成就6大目标、7大突破

内容摘要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长征三丙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但在任务中“超常发挥”——5天飞抵月球、拍下7米分辨率月表“高清写真”,更在退役后远征300万公里深空。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月探

联系电话:400-962-3929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长征三丙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

嫦娥二号,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但在任务中“超常发挥”——5天飞抵月球、拍下7米分辨率月表“高清写真”,更在退役后远征300万公里深空。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月探测”的进阶任务,嫦娥二号站在嫦娥一号的肩膀上,瞄准更高精度、更广探测、多任务验证三大方向,定下了六大工程目标!

1、突破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技术。

利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降低后续任务的实施风险。

2、试验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初步验证深空测控体制,为嫦娥三号任务积累工程经验。

3、验证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选择与嫦娥三号任务相似的奔月、月球捕获轨道,通过实际飞行掌握直接奔月和100公里近月捕获技术,为嫦娥三号任务探索技术途径。

4、验证100公里x15公里轨道机动与快速测定轨技术。

5、试验低密度校验码(LDPC)遥测信道编码、高速数据传输、降落相机等技术。

6、对嫦娥三号任务预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利用预案着陆区月表图像,绘制三维地形图,有利于定量评估预选着陆区的特性,提高嫦娥三号任务着陆安全性。

嫦娥二号在中国探月工程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不仅全部完成了预设的六大工程目标,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直接推动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起飞”,有了质的跃升。

1、首次验证中国自主设计的直接地月转移轨道技术。

通过长征三号丙火箭精准入轨和最优中途修正策略,直接把地月“赶路时间”从12天缩短到5天,还省了23%的燃料。

2、成功完成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机动,用高精度轨道控制技术稳稳验证近月点15公里的极限轨道参数,同时还获取了珍贵的月球低空重力场数据。

3、突破性拓展至日地L2点探测,完成中国首次300万公里级深空飞行大挑战。

凭借自身轨道修正的“太空导航”和高精度姿态控制的“稳定身法”,成功建立超远距离测控链路。

4、嫦娥二号搭载的高分辨率CCD立体相机,成功获取全球首幅7米分辨率全月数字影像,其中预选着陆区虹湾局部达1米分辨率,从影像细节中,可清晰辨识直径4米以上的月表障碍物。

5、圆满完成预选着陆区亚米级成像任务,实现预选着陆区0.5米分辨率成像,较嫦娥一号的10米精度提升20倍,可清晰识别月面2米级石块与斜坡等地形细节,“超清模式”拉满。

6、成功实现X波段深空测控通信技术突破,把数据传输速率提升到嫦娥一号2倍,实现下行数据传输速率从嫦娥一号S波段的3Mbps提升至6Mbps。

7、完成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的超然突破,拓展任务中成功飞越近地小行星图塔蒂斯。

探测器以10.73km/s的相对速度,在距目标仅770米拍摄了分辨率达3米的清晰影像,首次揭示这颗小行星的表面形貌与自转特征。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上方文Q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