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应用大模型需专业“施工队”

内容摘要◎实习记者 荆晓青    “大模型就像一个软乎乎的大脑,发挥作用必须有脑壳、眼睛、手、胳膊和腿。这背后必须要搭建多套软件来支撑。完整的软件栈和工具链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变成生产力。”在日前举行的清华大学数字经济系列沙龙第八期上,中国信息通信研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实习记者 荆晓青

    “大模型就像一个软乎乎的大脑,发挥作用必须有脑壳、眼睛、手、胳膊和腿。这背后必须要搭建多套软件来支撑。完整的软件栈和工具链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变成生产力。”在日前举行的清华大学数字经济系列沙龙第八期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说,算法、数据、算力的规模效应仍在持续放大,但大模型并非“万能钥匙”。引入大模型只是“买图纸”,而要真正落地,需要配备专业“施工队”来完成大模型开发、调优、评估、部署及推理等全流程工作。

    “以宠物经济为例,大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宠物狗的声音和行为数据,为人与宠物互动提供新消费场景。但这不意味着企业买入大模型,就跑通了应用全流程。”魏凯分析,开源大模型打破了技术壁垒,使中小企业能基于底层模型快速开发衍生应用,大幅降低部署成本。然而要想推动人工智能转化为生产力,仍需跨越技术与场景的鸿沟,落地端有相当一部分工程性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施工队”,他们既要深入了解行业,又要兼具技术性和经济性。

    然而,培养“施工队”却并不容易。魏凯直言,许多企业用户往往需要先干活再立项做预算,这导致了“脏活累活”难解决、“施工队”动力不足等问题。此外,企业的数据治理能力弱也是制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变革的短板。“数据治理被视为‘下水道工程’,这方面做不好,即使把模型引入公司,‘施工队’也无处下手。”魏凯说。

    对此,魏凯建议,企业应在大模型落地过程中加大预训练阶段投入,同时提升训练集群算力效率、加快代理型人工智能研发,充分发挥消费场景“练兵场”作用,以数据闭环优化数据供给,推动大模型优化。此外,应培养更多具备跨界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