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银屑病新致病机制

内容摘要银屑病是一种由遗传、免疫和环境共同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银屑病治疗的新途径和靶点。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北理工大学教授孙良丹团队在相关领域获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

联系电话:400-962-3929

银屑病是一种由遗传、免疫和环境共同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银屑病治疗的新途径和靶点。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北理工大学教授孙良丹团队在相关领域获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中国药学杂志(英文版)》上。

 IRF4作为银屑病的易感基因,它以环境依赖的方式控制并调节与功能性免疫反应相关的各个方面。然而IRF4在银屑病中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楚。

孙良丹团队发现,与健康人皮肤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RF4表达显著增加;与健康小鼠皮肤相比,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小鼠皮损中IRF4表达显著增加。与IMQ诱导的野生型(WT)小鼠相比,IMQ诱导的IRF4缺陷(Irf4?/?)小鼠银屑病的严重程度降低。

与IMQ诱导的WT小鼠相比,IMQ诱导的Irf4?/?小鼠皮损中,IL-17A+CD4+T细胞减少。CD4+T细胞中IRF4的上调会导致其结合更多的EP300启动子引起RORγt转录增多从而生成更多的IL-17A,最后导致银屑病过度炎症。CD4+T细胞中IRF4缺失减轻了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炎症。在使用针对转录因子的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后,可明显减轻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炎症。

综上所述,IRF4通过维持炎症而参与IMQ诱导的银屑病,并为银屑病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据悉,孙良丹团队长期致力于炎症性免疫皮肤病的易感基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此研究为银屑病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更多见解,并为疾病诊断、风险预测、寻找治疗靶点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10.1016/j.apsb.2025.05.004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