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提出黑碳气溶胶成核新机制

内容摘要本报讯(记者王敏)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占东团队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发现燃烧中产生的共价团簇中间体在气相小分子-黑碳颗粒转换过程中扮演着桥梁作用,由此提出“共振稳定自由基团簇化(RSRC)”黑碳气溶胶成核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本报讯(记者王敏)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占东团队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发现燃烧中产生的共价团簇中间体在气相小分子-黑碳颗粒转换过程中扮演着桥梁作用,由此提出“共振稳定自由基团簇化(RSRC)”黑碳气溶胶成核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黑碳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的关键组分,在多维度环境系统中具有重要影响,不仅降低区域空气质量、加剧呼吸道疾病风险,还通过吸收太阳辐射改变大气能量平衡,成为继二氧化碳之后的第二大气候变暖贡献因子。其在能源动力领域表现为发动机积碳现象,即由于未充分燃烧产生的碳微粒沉积会显著降低燃烧效率,并加速发动机部件磨损。

尽管学界已建立对黑碳气溶胶环境危害的系统认知,但关于其成核机制的核心科学问题仍未解决,如从气态前驱体向颗粒相转变的动态演化路径,特别是临界成核阶段的分子界面反应机制。这一基础研究瓶颈制约着污染控制技术创新、环境治理策略优化,以及大气化学-云物理-气候模型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关键界面过程的精准解析。

该研究团队在近期研究中发现,燃烧中持久性自由基反应可以产生共价团簇中间体以及黑碳气溶胶颗粒。此次工作中,研究人员所提出的RSRC黑碳气溶胶成核新机制,通过自由基链反应实现分子团簇的共价键合生长,强调共价团簇在黑碳气溶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与传统黑碳气溶胶颗粒形成理论形成鲜明对比。传统理论认为,黑碳气溶胶颗粒成核主要依赖多环芳烃的物理堆叠或弱化学缔合。

RSRC机制的建立,为黑碳气溶胶颗粒的初始成核过程提供了新的分子层面的机理阐释,也为燃烧黑碳气溶胶颗粒物的多尺度模拟奠定了关键理论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

10.1073/pnas.2503292122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