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医院细菌会“吃”医疗塑料

内容摘要铜绿假单胞菌对人类有害,常见于医院。本报讯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经常在医院引发伤口感染的细菌。在一项5月7日发表于《细胞报告》的研究中,科学家首次发现,这种细菌可以产生一种分解医用塑料的酶,可能存在更多潜在风险。科学家在伤口分离的一株铜绿假单

联系电话:400-962-3929

铜绿假单胞菌对人类有害,常见于医院。

本报讯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经常在医院引发伤口感染的细菌。在一项5月7日发表于《细胞报告》的研究中,科学家首次发现,这种细菌可以产生一种分解医用塑料的酶,可能存在更多潜在风险。

科学家在伤口分离的一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鉴定出一种名为Pap1的酶。他们发现,这种酶可以分解一种被称为聚己内酯(PCL)的塑料,后者因可生物降解的特性而广泛用于医疗领域。

论文通讯作者、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的Ronan McCarthy表示,此前只在环境细菌中发现过能够分解塑料的酶,而在医院常见的病原体中发现有同样能力的酶,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微生物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持续存在。

“如果一种病原体能够降解塑料,就可能破坏含塑料成分的医疗设备,例如缝线、植入物、支架或伤口敷料,这显然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负面影响。”McCarthy补充说。

McCarthy和同事将编码Pap1的基因插入大肠杆菌,发现当大肠杆菌表达这种酶时,细菌分解了琼脂或微珠中的PCL。从伤口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也能分解琼脂和微珠中的PCL。而当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敲除Pap1基因的突变菌株后,这种细菌便失去了降解塑料的能力。

研究人员还发现,当铜绿假单胞菌暴露于塑料而非玻璃微珠时,Pap1增加了形成的生物膜数量。当细菌形成高水平生物膜时,抗生素耐药性可能也随之增强,使感染难以治愈。他们对大蜡螟幼虫进行的实验显示,当存在PCL植入物时,细菌的危害更大。此外,感染了敲除Pap1基因的细菌的蛾子,无论是否植入PCL,其存活率都大致相同。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Steven Djordjevic指出,这一发现突显了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5种高毒力细菌(统称为ESKAPEE病原体)对人类健康日益增长的威胁。

“ESKAPEE病原体因在医疗机构和医院中长期存在以及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臭名昭著。这项研究还表明,其他ESKAPEE病原体也可能具有降解塑料的能力,这令人担忧。”Djordjevic说。

McCarthy表示,研究团队正在开发检测方法,以筛查病原体是否具备分解塑料的能力。

(蒲雅杰)

相关论文信息:

10.1016/j.celrep.2025.115650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