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气象服务筑牢防灾减灾屏障

内容摘要    ◎本报记者 付丽丽    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气象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通过递进式气象服务,构建起“风险预判—精准预警—靶向推送—联动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本报记者 付丽丽

    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气象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通过递进式气象服务,构建起“风险预判—精准预警—靶向推送—联动响应”的全链条防灾减灾体系,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递进,代表着防灾减灾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防范应对节奏。”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介绍,按照气象灾害发生演进及其防范应对进程顺序,递进式气象服务一般分为“趋势提示、灾害提醒、预警发布”三个层级。

    结合我国气候类型多样的实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在不同时段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共通性”不强。因地制宜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才能与地方防灾减灾救灾“节奏”高度契合。

    2024年,中国气象局印发《递进式气象服务导则(试行)》,指导各级气象部门科学高效开展相关工作,鼓励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

    王亚伟表示,递进式气象服务基于无缝隙预报、精细化预警以及高密度实况等产品而开展。目前,气象部门已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综合观测实力达国际先进水平。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达43分钟,台风24小时平均路径预报误差缩小到62公里,全球天气预报水平分辨率精细至12.5公里,可提前8.1天准确预报北半球主要天气形势,智能数字预报系统中国区域产品精细到1公里、逐小时。

    “从精密监测的‘智慧大脑’到深入基层的‘神经末梢’,当前,递进式气象服务正以科技之力重构防灾减灾新格局。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和流程逐步健全,2024年累计‘叫应’各级党政领导、防汛等主要应急责任人34万人次,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愈发坚固。”王亚伟说。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