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开启“盐值”调控

内容摘要    ◎本报记者 李 禾    一项基于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评估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居民钠摄入量过高,其中约八成来自调味料。为了减少调味品中的“隐形盐”,各大调味品生产企业纷纷推出减盐、薄盐和淡口系列产品。    在日前举行的第112届全国糖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本报记者 李 禾

    一项基于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评估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居民钠摄入量过高,其中约八成来自调味料。为了减少调味品中的“隐形盐”,各大调味品生产企业纷纷推出减盐、薄盐和淡口系列产品。

    在日前举行的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减盐玫瑰腐乳等减盐产品备受关注。为了顺应健康饮食趋势,减盐玫瑰腐乳产品团队研发出腐乳低盐化技术,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参数使腐乳盐度降低,促使腐乳发酵过程更充分,实现“减盐不减味”的技术突破。不仅如此,这支团队还研发出全豆腐乳关键生产技术,采用多级酶解协同膜过滤系统,一方面通过定向酶解技术完整保留大豆膳食纤维,使腐乳营养密度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利用动态梯度发酵技术,在保证腐乳醇厚风味的同时,使产品盐分较传统风味红腐乳降低40%。除此之外,全豆腐乳关键生产技术依托分子蒸馏与生物絮凝耦合工艺,将生产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降低65%以上,实现产品营养升级与绿色生产。

    除了减盐腐乳,本届交易会还展出了薄盐生抽、淡盐酱油等减盐产品。某酱油生产厂家通过定向筛选、基因优化及适应性进化技术,培育出“海天菌”。该菌种经代谢调控工程优化,能够使黄豆中蛋白质高效分解,精准生成氨基酸和小分子肽。同时,研发人员通过重构代谢途径,将黄豆与小麦中的营养物质最大化转化至酱油产品中。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酱油在减盐过程中,盐分降低会影响其风味。而“海天菌”产生的鲜味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减盐导致的风味缺失。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