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科技人才流动引热议

内容摘要近日,“来自中国的邀请”成为韩国理工科领域学者之间热议的话题。多位从事电机电子、材料科学与设计等领域的教授,特别是拥有半导体相关技术专利的研究人员,均传出收到中国高校的聘用邀约。据报导,李永熙是韩国知名的碳纳米管专家,曾担任韩国基础科学研究

联系电话:400-962-3929

近日,“来自中国的邀请”成为韩国理工科领域学者之间热议的话题。多位从事电机电子、材料科学与设计等领域的教授,特别是拥有半导体相关技术专利的研究人员,均传出收到中国高校的聘用邀约。

据报导,李永熙是韩国知名的碳纳米管专家,曾担任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纳米结构物理研究团团长,专长在新一代半导体与电池技术领域。他目前已被中国湖北工业大学聘用,正在该校半导体与量子研究所任教。另一位赴中国发展的韩国学者是理论物理学家李淇明,他曾任韩国高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并于2024年退休后加入中国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

两人分别于2005年与2006年被评选为韩国“国家学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在退休之后,他们都未能在韩国找到合适的科研职位,最终选择前往中国继续发展。相比之下,中国各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正积极延揽全球顶尖科技人才,为其提供优渥条件,以配合国家整体的高科技研发战略布局。

李永熙自2012年起领导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碳纳米管、石墨烯、水分解催化剂及二维半导体结构等多个前沿领域取得突出成果,自2018年起连续多年入选全球论文引用率最高的1%学者名单。湖北工业大学为引进他,专门设立了“低维度量子材料研究所”,并提出年薪26万元人民币,配备先进设备与额外的居住及创业支持资金,吸引研究团队加盟,重点开展二维半导体与太阳能电池等方向的研究。

一位首尔知名工科大学教授表示,中国高校提供的招聘方案非常系统化,仿佛“旅行社推出的专业套餐”,如果应聘者能带动整个实验室迁移,待遇条件还会进一步提升。他表示,虽然自己没有深入洽谈,但中方展现的研究资源与环境确实颇具吸引力。

随着中国在高端制造与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快速进步,其科研能力已引起韩国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有韩国半导体专业人士指出,中国企业如长江存储已在芯片生产中率先采用混合键合技术,且拥有庞大的博士级研发团队,使整体创新速度显著加快,对韩国相关产业形成一定竞争压力。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