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 打造工程教育“金牌课”

内容摘要【教育传真】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陈曦 通讯员刘晓艳)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在天津大学智慧教室内开启了“工程素养与工程实践”通识课程的第一课。    为加快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助力工程硕博士提升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教育传真】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陈曦 通讯员刘晓艳)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在天津大学智慧教室内开启了“工程素养与工程实践”通识课程的第一课。

    为加快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助力工程硕博士提升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树立大工程观,天津大学从本学期开始,开设基于工程研究、面向工程硕博士的通识课程“工程素养与工程实践”。

    课程共计32学时,汇聚了来自天津大学机械、材料与化工等多个领域的10余位教授,以及工程领域的专家、企业总工以及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共同组成了跨学科、跨院系、跨界的专兼职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教学。理论部分教学为10学时,包含工程认知与工程思维及应用、工程创新与工程伦理等内容;实践部分教学则为22学时,将结合专业领域特点进行项目设计、案例分析、企业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工程实践。课程融合面授教学、实践教学、AI教学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课程突出问题导向,将学生的学习模式由外驱被动学习转变为以项目为牵引的内部驱动学习。我们将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形成项目成果的全链条培养,实现学生由认知到实践再到素养的递进式提升,培养‘从未来到未来’的卓越工程人才。”天津大学副校长李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该课程首轮试课于2025年春季学期面向167名工程硕博专项学生开放,秋季学期将面向全体工程硕博士开放,努力成为天津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又一门“金牌课”。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