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可抗硫中毒

内容摘要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本报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耿旭辉、副研究员李盛红团队与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崔晓菊团队合作,研制出基于“铠甲”传感材料的抗硫中毒的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并将该仪器应用于针对污水处理池和下水道井

联系电话:400-962-3929

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

本报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耿旭辉、副研究员李盛红团队与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崔晓菊团队合作,研制出基于“铠甲”传感材料的抗硫中毒的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并将该仪器应用于针对污水处理池和下水道井中硫化氢气体,以及深海海水中溶解硫化氢气体的原位检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

硫化物作为石油石化、皮革、造纸和食品加工行业的副产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及废气中。硫化物对生物具有强神经毒性,长期接触会引发严重疾病。此外,硫化物具有强碱性,易腐蚀仪器和管道。因此,对废水及废气中的硫化物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具有高灵敏度、易便携等优势,电化学传感器是现场原位检测硫化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高浓度硫化物极易导致电化学传感器中毒,阻碍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前期研究中,合作团队基于石墨烯封装钴镍纳米颗粒(CoNi@NGs)催化材料,研制出抗硫中毒的水中硫离子电化学传感器。此次,合作团队基于CoNi@NGs,并掺杂导电炭黑作为传感材料,研制出抗硫中毒及快速响应的硫化氢气体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对100ppm的硫化氢分别间歇检测60天和连续检测200小时后,信号衰减仅为1.3%和9.5%。随后,团队通过掺杂导电炭黑在工作电极上,构建出多孔结构,使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减少了87.9%和77.0%,达到14秒和24.5秒。

针对实际应用的挑战,耿旭辉团队研制出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将该仪器在污水处理池连续检测60天后,仪器灵敏度仅衰减1.6%,表现出优异的长期稳定性。另外,耿旭辉团队还将该仪器与水气分离膜集成,应用到深海海水里溶解硫化氢气体的原位检测中,最大下潜深度达6003.34米。(孙丹宁)

相关论文信息:10.1016/j.jhazmat.2025.138278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