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

黄瓜种植管理技术

2025-05-15 18:3610

一、整地、起垄

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弱酸性至中性砂质壤土,最适pH值在5.7-7.2之间。当pH值低于5.5时,植株容易发生多种生理障碍,出现黄化枯死现象;而当pH值高于7.2时,则易烧根死苗,引发盐害。

采用高垄栽培法,具体规格为垄底宽60厘米、垄面宽30厘米、垄高40厘米左右。在起垄过程中,切记不要施用底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根系向下深扎,从而培育出健壮的根系,为后续的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选种育苗

选种环节至关重要,应优先选用种子饱满、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且产量高的品种,例如津优10号、博耐3号等,这些品种在实际种植中表现出色,能够有效提升种植效益。

将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进行浸种处理,持续10-15分钟,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至30℃。随后,再将种子浸泡3-4小时。浸泡完成后,将种子反复搓洗,用清水彻底洗净表面黏液,晾干后进行催芽。这一过程可以有效预防黑星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洁净的湿布包好,置于28℃-32℃的环境中催芽1-2天,待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育苗。

三、定植管理

当黄瓜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即可进行定植操作,采用单行密植的方式。在定植前,先摆好滴管带,并开始浇水。根据水痕(约20厘米)确定定植位置,采取单行定植。随着幼苗逐渐长大,可采取两侧错分的操作方式,以便于后续的棚室管理。

为了培育出强壮的根系,应培养双根系结构,即土壤表层一层根系和下部一层根系,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在幼苗定植后,采用“壮根快棵”淋茎灌根,从距离地面3厘米处开始淋茎,按照100毫升兑5桶水(每桶15千克)的比例进行灌根,每桶药液可灌根500-600棵幼苗。

四、苗期管理

在播种至出土阶段,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8℃-32℃,夜间10℃-18℃;土至破心阶段,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16℃-18℃;破心到定植阶段,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2℃-16℃。

苗期应适当控水,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浇水时务必浇透,以满足幼苗生长所需的水分,同时避免积水。在定植前7-10天,要进行控水处理,并加大通风量,进行低温炼苗。此时,白天温度控制在18℃-20℃,夜间8℃-10℃。待苗长至株高15厘米,达到3叶1心,苗龄35天左右时,即可进行定植。

五、浇肥水

定植时,先浇定植水,随后栽种黄瓜苗。定植后3-5天,灌施生根剂,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当地下部开始长出大量新根时,浇施全元素营养液。在初花期,每亩用量约为5公斤;进入盛果期后,每亩用量增加至15公斤左右。对于土壤栽培的黄瓜,每周灌溉一次即可。当大部分植株的第一个瓜坐稳时,开始进行结果蹲苗,此时浇灌第一水,水量可适当大些。

待地皮不再粘脚时,进行第二次中耕,注意浅锄,同时结合中耕清除杂草。在头水浇灌过后,植株就不再缺水了,后续浇水需根据天气状况、植株生长情况灵活掌握。在根瓜采收期,天气尚未炎热,蒸发量相对较小,植株高度也不高,此时浇水不宜过于频繁,水量也不宜过大,一般每隔6-7天浇一次水即可。

从采收腰瓜到采收顶瓜的盛瓜期,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茎叶茂盛,生长迅速,结瓜量多,是黄瓜一生中需水肥最多的时期,一般每隔3-4天浇一次水,水量依然不宜过大,建议采用小水勤浇的方式,切忌大水漫灌。

采收顶瓜后,瓜秧逐渐衰老,茎叶生长量减小,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此时应通过喷施叶面肥来补充中微量元素。在浇水时间的选择上,最好在上午进行,因为下午浇水容易增加温室湿度,从而引发病害的发生。

六、吊蔓

当黄瓜定植后开始爬蔓时,应及时进行吊蔓操作。采用吊蔓绳捆绑黄瓜较粗的茎部,随着瓜蔓的不断伸长,逐步进行盘头处理。同时,要摘除底部的老叶和病叶,以增加透光率,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七、采收

一般情况下,黄瓜在定植后25-30天左右即可开始采瓜,采收期可持续40-60天左右。采瓜时要把握好时机,当瓜条顶端由尖变圆时采收最为适宜。此时,瓜条已充分长大,但又不会过于老化,是采收的最佳时期。

以上就是黄瓜种植技术要点介绍,种植者应该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黄瓜种植,从而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黄瓜的需求。

关于黄瓜种植管理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