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群智咨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总量约为1.2亿片,同比增长5.6%,其中前装市场增长更为显著贡献占88.5%。从季度数据来看,备货节奏有所变化,一二季度基本持平,整体市场规模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既反映出汽车行业整体需求的韧性,也暗示着市场在经历前期快速扩张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调整期。
汽车行业整体销量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车载显示面板需求的大幅增长。但智能座舱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卖点,消费者对车载显示的多样化、高端化需求持续释放,推动面板市场基本盘保持稳固。在智能化浪潮下,车企纷纷将智能座舱作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持续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
竞争格局来看,2025年的车载显示面板市场竞争仍然激烈,市场呈现 “头部高度集中、梯队界限清晰”的特征。其中第一梯队京东方(BOE)及天马(Tianma)“双雄领跑”态势显著,第二梯队企业则呈现 “差异化突围”,部分中小厂商则凭借细分领域优势维持生存空间,具体表现如下:
京东方(BOE):作为显示行业的领军企业,京东方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庞大的产能优势以及广泛的客户资源,在车载显示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生命力,上半年的出货量约2160万片,同比增长8.2%,占据全球车载面板总出货量18.1%的市场份额。并且其产品矩阵在a-Si LCD、LTPS LCD、Oxide LCD、OLED、Mini LED等多种显示技术方向积极布局,不断推出高分辨率、大尺寸、异形化的创新产品,满足汽车厂商对于智能座舱多样化、高端化的需求。
天马(Tianma):天马专注于车载显示业务多年,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中小尺寸车载面板市场的领先优势,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天马赢得了众多汽车品牌的青睐,在车载显示领域构建了坚实的护城河,上半年出货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共计约2100万片,同比增长24.7%,在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前装市场出货量持续大幅度领先,占比近20%。同时,天马积极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从传统仪表盘、中控屏,延伸至电子后视镜、抬头显示(HUD)等新兴车载显示场景,再到汽车电子业务垂直领域拓展,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份额。
友达(AUO):通过收购 BHTC(Behr-Hella Thermocontrol GmbH)完成汽车电子产业链整合,推动车载业务从 “单一面板供应商” 向 “综合座舱显示解决方案提供商” 战略转型。这一转型不仅助力其实现车载业务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差异化,更强化了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夯实了综合服务能力,推动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2025 年上半年,友达光电车载面板出货量达 1240 万片,同比增长6.5%,高端产品占比的显著提升不仅拉动出货量增长,更带动车载业务营收大幅提升 。
LG显示(LG Display):凭借在车载显示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依托LTPS LCD及OLED产线,以及丰富的客户资源,在高端车载显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上半年出货约970万片。同时,协同LG集团汽车电子相关业务,为客户提供更优的产品和服务,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日本显示(JDI):在2025年上半年持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出货量缩减至890万片,并且二季度大幅下滑至370万片。长期的财务困境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JDI的车载业务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随着其战略的调整,工厂产线等固定资产的陆续关停或出售,竞争力恐将进一步受到挤压,逐渐掉队。
其他厂商如龙腾光电(IVO)、群创(Innolux)、夏普(Sharp)、信利(Truly)、华星(CSOT)、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等,则凭借细分领域优势或依靠成本控制和本地化服务,在市场中也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并寻求差异化突围。
未来,车载显示面板市场将陷入“短期需求脉冲式增长”与“长期发展不确定性”交织的复杂局面。为应对 2026 年外部环境与政策变化的未知风险,下半年车企大概率会加码“冲量” 策略,这将在短期内拉动面板需求增长,但也可能透支明年市场潜力。据群智咨询预测,2025年全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预计将保持4.0%增速,达2.4亿片。
2026年汽车市场受政策、消费、供应链三重变量制约,大概率呈现“增速放缓、结构优化”态势。面板厂商需高度警惕“被动扩产”风险:若为满足车企短期冲量需求盲目扩产,一旦明年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极易陷入库存积压与价格战困境,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对此,厂商需优化产能布局,并构建“长单 + 弹性订单”的柔性供应链,平衡短期需求与长期规划。
(责任编辑:刘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