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二层九华厅内,一场以“激活边缘智能,共绘具身未来”为主题的人形机器人媒体分享会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ADI公司主办,汇聚了行业专家、媒体记者及众多业内同仁,共同探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ADI公司院士兼技术副总裁陈宝兴博士发表了主题演讲,深入解析了ADI在机器人应用中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展示了其显著的技术优势。
ADI公司院士兼技术副总裁陈宝兴博士发表《从数字工厂到,全方位构建工业智能未来》主题演讲
随着数字工厂向智能工厂的转型,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智能化和灵活性的需求日益增长。物理智能——即机器对环境的感知、理解和灵巧操作能力,正成为工业智能的新方向。本次分享会旨在探讨如何通过AI、机器人和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开启人机协作的新纪元。陈宝兴博士在演讲中指出,从1950年的图灵测试到2022年生成式AI的爆发,AI技术经历了飞跃式发展,而未来5到10年,具身机器人将成为现实,推动产业深刻变革。
ADI机器人应用核心技术解析
1. 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
ADI在感知领域提供了高性能的传感器解决方案,实现了多模态感知融合,使机器人能够同时具备视觉和触觉能力。陈宝兴博士详细介绍了ADI的ToF摄像头模组,该模组能够精确测量景深,为机器人提供三维空间感知能力。此外,ADI还在研发磁耦合触觉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不受水分和环境干扰,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能够精确检测1克的压力变化和1毫米的位移,为机器人提供细腻的触觉反馈。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机器人在处理精细任务时,如装配、检测等,能够表现出更高的灵巧度和准确性。
2. 高速连接技术
在连接方面,ADI提供了GMSL、以太网等高速连接技术,以及针对关节数据传输优化的60GHz无线连接方案。这些技术确保了机器人内部各部件之间的高速、稳定数据传输,如同为机器人构建了高效的神经网络。陈宝兴博士强调,低延迟的控制环路是实现机器人快速反应的关键,ADI通过优化感知、处理、通信和驱动四个环节,将总延迟控制在极低水平,使机器人能够逼近人类的本能反应速度。这种高速连接能力,对于实现机器人的实时控制和协同作业至关重要。
3. 精密控制与解译系统
ADI的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皮层”,负责运动规划、动作执行和任务解译。陈宝兴博士介绍了ADI最新的AI驱动运动控制算法,该算法使机器人能够实现多关节协调,完成复杂动作。同时,ADI还提供了磁性编码及控制器、位置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确保机器人运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通过集成高性能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模型到NVIDIA的Isaac Sim平台,ADI实现了从仿真到现实的突破,加速了机器人控制策略的开发与部署。这一系统解决方案,使得机器人在面对复杂任务时,能够表现出更高的智能水平和适应能力。
关键技术应用
1. 灵巧手技术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智能化的重要突破口。ADI正在开发的磁耦合触觉传感器,为灵巧手提供了高灵敏度和稳定性的触觉反馈。陈宝兴博士指出,要实现类人灵巧操作,机器人需要具备低延迟、精密控制、触觉感知和高速互联等五大技术因素。ADI通过不断创新,将这些技术因素融为一体,推动了灵巧手技术的发展。例如,在装配线上,灵巧手能够精确抓取和放置微小零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电源与电池管理方案
高效的电源与电池管理是人形机器人持续运行的关键。ADI提供了全面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包括高效的DC-DC转换器、电池管理系统和无线充电技术。这些方案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延长了机器人的续航时间,为机器人在复杂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在无人仓库中,机器人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高效的电源管理方案能够确保机器人稳定运行,减少停机时间。
3. IMU与运动控制
ADI的IMU(惯性测量单元)为机器人提供了精确的运动控制能力。通过集成高精度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IMU能够实时监测机器人的运动状态,为控制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结合ADI的磁性编码及控制器,机器人能够实现同步运动和多关节协调,完成各种复杂动作。例如,在医疗手术中,机器人需要精确控制手术器械的运动轨迹,IMU与运动控制技术的结合能够确保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核心力量
1. 全系统协同能力
ADI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全系统协同能力。从感知、连接到控制和解译,ADI提供了全套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这种全系统协同能力确保了机器人各部件之间的高效协作,提高了机器人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ADI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机器人与生产设备的无缝对接,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 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
ADI将高性能的传感器、信号链、连接方案和电源管理集成在一起,提供了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不仅简化了机器人的设计过程,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在服务机器人领域,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使得机器人更加紧凑、轻便,便于在家庭、酒店等场景中使用。
3. 强大的仿真与训练能力
通过与NVIDIA合作,ADI将其传感器和执行器模型集成到Isaac Sim平台中,实现了高精度的仿真与训练。这种仿真与训练能力使得ADI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对机器人进行各种复杂场景的测试和优化,加速了机器人控制策略的开发与部署。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ADI利用仿真平台对车辆进行各种极端工况下的测试,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共话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之路
在圆桌论坛环节,ADI中国区工业市场总监蔡振宇主持了讨论,与会嘉宾围绕人形机器人从原型到量产的商业化突破之路展开了深入交流。陈宝兴博士指出,当前具身智能和物理智能的成熟度还比较有限,需要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通过数字孪生仿真平台进行训练,以优化机器人的动作和场景适应能力。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天工事业部负责人刘益彰分享了天工机器人在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拓展方面的经验,强调了全链路突破的重要性。北京因时机器人科技CMO房海南则从实际使用灵巧手的例子出发,讨论了落地过程中的需求和供给问题,认为需要一步一步解决简单问题,逐步推动行业发展。松延动力人形机器人电控系统负责人吴雅剑分享了松延机器人在高难度动作实现方面的技术创新,强调了系统协调性和延时控制的重要性。
未来展望:共绘具身智能新蓝图
陈宝兴博士在演讲最后强调,中国已经具备成为人形机器人从原型走向量产的热土。ADI愿与各行业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共同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具身智能生态圈。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突破,ADI将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医疗、服务、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开启一个真正具身智能的时代。例如,在医疗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在服务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提供导览、陪伴等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此次分享会不仅展示了ADI在机器人应用中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还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未来,ADI将继续深耕机器人领域,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为人类社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