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流量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顶流”的诞生似乎越来越难,但乡村赛道却成了例外——继东北雨姐、小英后,又一位现象级博主强势崛起。
运营社观察到,来自河南的乡村博主@李福贵,近期在抖音掀起涨粉热潮:一周狂揽128万粉丝,当前粉丝已突破1100万,成为2025年抖音崛起最快的“黑马”之一。
更亮眼的是她的内容数据,8月她发布了一条带农村老人出门旅游视频,上线后迅速引爆全网,不仅在多个平台登陆热搜榜,还收获1000+ 万点赞,直接带动100+ 万新粉丝关注。另外她近10条视频点赞量累计突破3800万,平均单条视频点赞量380万,达到抖音头部账号的传播量级,成为平台新晋“顶流”。
@李福贵 为什么能迅速走红?乡村赛道为何总能制造“顶流”博主?今天,运营社就从@李福贵 的爆火切入,拆解这条赛道的流量逻辑。
01
两个月涨粉500万,李福贵凭什么?
在近期各类抖音涨粉榜单中,@李福贵 的名字始终稳居前列,她的涨粉速度和内容爆发力,在同期账号中堪称断层领先。
蝉妈妈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8 月,@李福贵 凭借一条“带农村老人走出大山旅游”的短视频广泛出圈,单月涨粉近200万。截至目前,@李福贵 在抖音的粉丝数量达1162万,如果将时间拨回2025年年初,当时她的粉丝只有160万左右。
8个月期间,@李福贵 累计涨粉超1000万,堪称年度“涨粉王”。作为参考,2024年全年抖音只有23位博主做到粉丝增长超千万,除去明星、企业家和品牌官方账号,纯素人不到10位,包括@听泉赏宝、@郭有才等。
李福贵是如何走红的呢?
仔细拆解@李福贵 主页的视频,运营社发现,她的爆火并没有依赖什么复杂的剪辑技巧,而是胜在真实与精准。
从内容定位来看,@李福贵 的核心标签十分清晰:一位记录农村卖货日常的年轻博主。
这里的卖货,可不是指直播带货,而是真真正正地从农贸市场进货到村子里卖给老人们,在@李福贵 的主页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视频的标题都是“在农村卖货,一天能挣多少钱”。正因为她的视频大多围绕卖菜和卖货展开,很多粉丝将她戏称为“卖菜西施”。
她的视频没有精心设计的脚本,镜头里全是农村生活的原生场景:可能是天还没亮的清晨在农贸市场批发蔬菜瓜果;可能是载着满满一车农副产品,和来买货的村民唠着家常;也可能是为腿脚不便的老人做一些举手之劳的活儿,耐心帮忙。
用网友的话说,@李福贵的视频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真诚”。
比如在一条点赞破400万的视频里,她像日常一样吆喝着“打豆腐嘞”进村卖豆腐和零食。一块大豆腐,称重完6.4元,最后收了老人六块钱。在视频中,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李福贵总是习惯性上手帮一把,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细节让广大粉丝喜欢上这个“留守”农村的女孩。
随着 @李福贵 内容的出圈,越来越多漂泊在外的游子开始关注她的视频,有些人还会在评论区“认亲”,请求李福贵帮自己向老人们传统思念,这些“路人”的真实留言进一步验证了视频内容的真实性,让更多人被感动。
@李福贵 影响力最大的作品,还属8 月19日发布的一条旅游视频:她自费2 万元带领全村46位老人走出大山,去郑州旅行。
视频里,@李福贵 挨家挨户去到各个老人的家里邀请他们、登记信息,大家纷纷露出了期待的眼神。有些老人从未出过远门,这辈子第一次去郑州,非常高兴,“打扮得比结婚那天还齐整”。
她带着老人们在郑州逛景区、看演出、吃自助,让很多老人体验了“人生第一次”,也收获了如潮水般源源不断的好评。截至目前,这条视频收获点赞约1060万次, 近42万条评论、130+ 万次转发,超百万人推荐。
运营社认为,@李福贵这种接地气的风格,恰好精准击中了两类用户需求:情感层面,还原了原生态的乡村生活。烟火气的乡村、丰收的田野、与老人们淳朴又真诚地互动,让长期生活在城市的用户找到 “乡愁出口”。
价值层面,“通过卖货给农村留守老人带去关爱”的主线贯穿内容,用户在看视频的同时,能直观感受到陪伴的意义,形成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的双重加持,这也是她的内容能持续获得高互动的核心原因。
回归视频本身,观察@李福贵 与村民之间的互动。我们不难发现,她与村里的老人们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买卖往来,他们更像是亲密无间的家人。
如果说@李福贵 的视频有什么不可复制之处,那就是足够的真诚。
02
从东北雨姐到李福贵,
乡村赛道为何能 “定期造顶流”?
@李福贵 的爆火并非偶然,而是乡村赛道持续发力的缩影。
从吸粉2000万的“东北顶流”@东北雨姐 ,到干农活出圈的 @小英一家和凭借乡村美食出圈的 @潘姥姥,以及今年新走红的 @李福贵、@有金记录真实生活……乡村赛道涌现的现象级博主不胜枚举,且每年都有新“顶流”诞生。
深挖背后逻辑,运营社认为,乡村赛道能成为 “顶流孵化器”,核心离不开三大不可替代的优势:
1)精准击中 “乡愁经济”,用户基数庞大
乡村类内容的核心受众,大多是长期生活在一二线及新一线城市的用户。这类用户虽远离农村,但对家乡的生活场景、饮食文化仍有深厚情感,看乡村视频成了他们缓解工作压力、寄托乡愁的重要方式。
@李福贵、东北雨姐等博主的内容,恰好还原了用户记忆中的 “农村模样”:没有过度美化的滤镜感,只有真实的泥土味、烟火气。这种情感共振让内容极易引发转发、评论等互动行为,自然成为“流量密码”。
2)细分赛道丰富,能容纳多元风格博主
不同于部分赛道内容同质化严重、新人难突围的困境,运营社发现,乡村赛道的内容细分空间非常大,可根据用户偏好拆解出多个垂直方向,让不同风格的博主都能找到生存土壤。
这里我们简单列举几种常见的内容类型:
①乡村美食类
这类博主往往聚焦食材采摘、传统烹饪,比如 @潘姥姥。博主做视频的起点,是她应儿子请求,出镜拍摄美食制作类视频。主页的多数作品都是在城市的外孙回到农村,姥姥给他做菜的故事。
视频里有冲突、有亲情、有美景、有一道菜的完整做法,简单却直接地呈现了真实的乡村生活状态,凭借这种贴近生活的视频风格,@潘姥姥 在抖音收获了3000+ 万粉丝。
②乡村生活类
这类博主主要记录农村生活的日常,比如@有金记录真实生活。她的作品以记录自己云南乡村的日常生活为主,诸如喂猪、收玉米等,都是农村里随处可见的画面,朴实却温暖,目前粉丝超200万。
2024年 1月,她发布了一则在自家院中跳舞的作品,并在视频文案中用云南口音把自己老公的身高“一米六六”写成“玉米六六”,网友便在其评论区用“玉米几”报起身高,随即该谐音梗登上抖音热榜第一,引发众多网友转发与关注。
③乡村手艺类
这类博主主要致力于挖掘或记录农村传统技艺的传承。比如 @鑫鑫在家乡 最初主要记录家中制作豆腐、卖豆腐的过程,后来开始结合家庭相处的温馨日常进行拍摄,多条作品破百万赞。
④助农公益类
这个类型的博主以推广村民的农作物为主为主,比如@老金回村啦。
在他的主页作品里,没有花哨的营销套路,大部分都是“锁定”某种农作物,一边分享农业知识,一边讲述生活中的趣事琐事,认真推广村里的瓜果蔬菜,让更多人产生购买的欲望。
镜头前,是带着泥土芬芳的农货和质朴的交流。靠着这份真诚,他们把烟台的樱桃、潍坊的甜瓜和川西的石榴,送上了全国各地食客的餐桌。
总之,乡村赛道里可挖掘的内容非常多,很难一一举例。事实上,从吃喝玩乐到衣食住行,生活中的各个细分领域似乎都能与乡村进行结合,并探索出有趣的内容和赛道。
3)内容与变现无缝衔接,商业化能力突出
不同于部分赛道涨粉易、变现难的困境,乡村博主的内容与带货天然适配,变现也比其它类型的博主更轻松一些。
首先,乡村赛道的博主每天展现的往往都是在农村生活、生产的场景,视频中很容易植入与农副产品相关的商品,比如 @老金回村啦 在视频里采摘的蔬菜、打包的杂粮,@小英一家 做饭用的材料,@李福贵 卖给乡亲的食材和零食。
在这些场景下,消费者很容易种草到相关商品,如果主播再通过直播售卖同款商品,用户的下单意愿往往普遍更高,比如 @有金记录真实生活 粉丝量200+ 万,峰值时期30天直播销售额超1000万元。
另外还有数据显示,农产品在抖音电商持续走俏,过去三年抖音电商累计销售农特产品超200亿单,很多商家和达人靠卖农副产品赚翻了,尤其是乡村赛道的博主往往近水楼台先得月。
03
结语
从 @东北雨姐 到 @小英一家 ,再到最近爆火的@李福贵,抖音乡村赛道的造星能力,从未因流量竞争加剧而减弱。
运营社认为,这条赛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同时抓住了用户情感需求与商业变现效率的双重痛点:既满足了城市用户的乡愁,又解决了农产品出山难的问题,还为创作者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
对于想要入局的创作者而言,乡村赛道仍有大量机会。无需复杂的设备或脚本,只要能真实还原乡村生活、传递助农、温情等正向价值,就有一定可能成为下一个“顶流”。
另外,运营社还观察发现,乡村赛道的博主越来越年轻,内容也越来越优质。这背后可能也与抖音官方对优质内容和年轻创作者的大力扶持息息相关。
据了解,上周末期间 “2025抖音创作者大会”在浙江嘉兴海宁盐官潮乐之城举办,现场发布了“青年创作者成长计划”“创作阶梯计划”“AI创作浪潮计划”“精选品牌伙伴计划”四项计划加码优质创作。
同时还公布了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近一年,抖音上优质内容播放量、播放时长同比提升了160%、220%,优质内容的播放时长为普通内容的17倍,超8 成万粉以上的青年创作者从抖音成长。
结合@李福贵 等案例,运营社推测,年轻人围绕乡村题材输出优质内容,既有广大受众,又会被平台扶持,依然是一条大有所为的内容赛道。
最后,你看好乡村赛道的博主们吗?
注:文/铁观音,文章来源:运营研究社(公众号ID:U_qua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